第435章 河间(二十八)
1671年6月1日,通河县,晴。
戈什金今天就是来看望刚刚转正并被分配到此处的十多位前旗下劳务工的。他随便买了一些烈酒、蔗糖、香料和马黛茶做礼物,带了三两个随从,乘坐内河运输公司的小火轮从伊瓜苏港抵达通河县“探亲”。作为一个还算有人情味的包工头,戈什金对自己手下人一向是比较厚道的,也甚得手下人拥护,这一点至关重要。
所以,戈什金这个建筑业的大亨现在确实是碰上难题了。等待东俄关系回暖这事不太靠谱,因为谁知道哪年又重开贸易啊?万一五年不重开的话,他的公司岂不是就关门大吉了?必须另辟蹊径,重新找到一条可以搜罗人力的路子,以渡过眼前的难关,这便是戈什金及其核心追随者们现在的一致看法!
不过,即便面临着水灾的严重威胁,但落户于此的十多户俄罗斯转正劳务工们却一直没什么怨言,不似村里另外几十户明人移民或二代国民那样皱眉不已。在俄罗斯的乡下,比这更艰难、更痛苦无数倍的事情他们都经历过了,眼前的这点小小的难处,又算得了什么呢?难道已经让人活不下去了吗?显然不是!
至于说从哪里新引进人员,想来想去,戈什金等人觉得也就同为斯拉夫人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最合适了,说白了,就是波兰人、立陶宛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这个国家这些年一直处于极大的混乱之中,并且国势衰退、走下坡路的趋势相当明显,几十年前被他们随意暴打的俄罗斯人如今都开始凌驾到他们头上拉屎撒尿,这还不能说明问题么?而且,作为一个各方面都有一点关系,消息来源丰富的建筑大亨,戈什金也隐隐约约听说这个国家最近几年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恶化得很厉害,土耳其人的大维齐科普鲁卢已经放话要亲征波兰了,这对戈什金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因为谁都清楚波兰这个国家平时毫无准备,一旦战争爆发起初阶段必然是被人平推的结果,因此这意味着入侵者有极好的机会掠夺其人口,比如克里米亚的鞑靼骑兵就经常干这事。
究其原因,大概还是因为大量树叶、泥沙、杂草乃至木头年复一年地被冲进河床,导致枯水期河水接近干涸。而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往往一场暴雨过后,河水就开始猛烈上涨,迅疾而汹涌,到了那个时候,这条小河才会显现出它的本色,一如河间地区大多数的河流一样,淹没掉两岸的草场、菜地和小池塘,裹挟着干草、庄稼涌入河床——这种灾难一般来说是很难避免的,除非你不生活在河岸边,或者修建了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
要知道,波兰-立陶宛联邦可是有着九百余万人呢(丢掉半个乌克兰之前有约1100万人,其中国王直属的核心的王冠领地有三百万人、乌克兰三百万人,其余波兰领土加半个立窝尼亚、普鲁士、立陶宛、白俄罗斯等地有约五百万人),南部地区尤其富庶、繁华,克里米亚人一旦杀进去,那真是想抓多少人就抓多少人。到了那时候,说不得自己还真得上门向人家商购一些呢,反正他们也是无本买卖么,多卖一个多赚一份钱,何乐而不为呢?
农田边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水蜿蜒向西,汇入其他河流后最终流入巴拉那河。当然了,这条小河在几个月前或许还称得上河流,河面还能过吃水零点几米的小撑船、还能给农田提供灌溉水源,但现在,河水已经相当浅了。
唯一可虑的,大概就是自己要花很大一笔钱来买人了,这可比自己以往从俄罗斯招募人员要付出的安家费多不少。不过好在上头也给自己暗示了,若是流动资金紧张的话,那么可以去联合工业信贷银行和西北垦殖银行申请贷款,政府会妥善安排的,毕竟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嘛!他戈什金说什么也是于国有功的人呢!
地里的麦子刚刚收完,到处都是堆叠得整整齐齐的草垛。衣着华丽的戈什金用手轻轻抚摸着这些麦秆,那表情看起来像是在抚摸他的情人一样。或许,早年在俄罗斯农村生活很多年的戈什金,在用一种另类的方式回忆自己的过往时光吧。
这事情能办成这样也还算不错了。想到这里,戈什金长舒了一口气,然后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大胡子男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好好干吧,马克西姆,好日子在后面等着你呢。现在河间地区比较艰苦,但一旦水利设施修建完善并人口渐多后,工商业肯定会发展起来的,你们这些落户早的人未来都会从中受益的,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