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78章 山东地震(十)

第378章 山东地震(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调集大军猛攻凤凰城的事情,短期内是不可行了。今年我们在莱州扩张了不少地盘,第七混成营、挺身队各大队、骑兵联队都有要务在身,须要防守各个节点,一时间内不克分身。辽东垦荒的安全,更多的还是得靠我们自己,唉!”说到这里,廖得功对于手头合用的兵力太少感到颇为遗憾。他总觉得,在顺军、清军乃至明军实力都有所增强的当下,东岸人也是时候适当补强手头各支兵马的战斗力了,不然的话,未来恐怕会有些力不从心啊!

攻克凤凰城,打开在辽东的活动空间是廖得功等人的既定计划,只不过那原本是要数年后才会推行的罢了。但是如今看来清军对辽东垦荒集团的骚扰十分疯狂,已到了不惜代价的地步,给东岸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因此,适时拔掉凤凰城这么一个抵在自己柔软腹部的尖刀,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了,只是正如中尉下属刚才说的,这需要调集第七混成营、骑兵联队、挺身队主力等精锐,否则可能攻不破战斗力越来越强、战法越来越革新的清军,但这却不是他廖得功能做决定的了,还得看他那个就任登莱开拓队队长职务的本家。

经济的繁荣、食物的充足,以及相对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使得宁波府的人口开始了高速增长,山东、黑水一度成了宁波的粮食、肉鱼来源基地,每日里竭尽所能供应宁波日渐增长的需求。

而一旦攻克凤凰城等前线据点,在辽东的移民、垦荒站稳脚跟,那么接下来就是慢慢向辽西渗透了,且届时北满方面也会逐渐南下殖民,共同挤压清军在东北的势力。这个时间节点大概在十五年后,也就是历史上准噶尔东进,给满清造成极大麻烦的时候,当然在这个时空时间可能会提前也说不定。

一百余万人口,拥挤在宁波府十县(含东岸人占据的台州府北半部临海、宁海、天台及舟山群岛改来的舟山县四地)范围内,确实是有些密集了,尤其是当地除宁绍平原外,南半部分以山地居多,虽然利于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但粮食产量终究有所不足,不得不每年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输入大量南洋稻谷过活。

准噶尔东进,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个重大事件,东岸人的历史知识即便再差,也是知晓这一史实的。史实上葛尔丹对于统一蒙古、进窥汉地十分执着,可谓是将蒙古看做自己统治基础的满清朝廷的生死大敌,因此双方之间注定是不死不休的,对准噶尔的军事行动势必也将消耗满清极大的国力——要知道,准噶尔这个信奉喇嘛教的蒙古政权可不是什么软柿子,人家是横跨蒙古、西域、青藏、中亚的大游牧帝国,战斗力还十分强劲——这便是东岸人的机会了,即在满清与准噶尔进行生死搏杀、无暇他顾的时候,东岸人可以在辽东跑马圈地,以闪电般的速度进占尽可能多的地盘。而在这个时候,十多年前在辽东垦荒打下的基础就成了支撑东岸人如此规模行动的物质源泉,所以说,东岸人在辽东其实是有长远计划的,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打到哪算哪,虽然这个计划目前还仅仅只是在梁向俭、廖逍遥、江志清、魏博秋等穿越众高官当中口口相传。

宽甸县城刚刚接收了超过两千五百名移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移民除部分是来自山东西四府的灾民外,另外还有超过一千五百名来自南方宁波府的移民。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的话其实也很正常,无他,只怪如今宁波府的人口密度有些高了,据估算总数不下百万(乐观的人甚至猜测可能有一百二十万的样子),不得不向外输出人口。

与辽东计划同时进行的,其实还有以莱州一些南北流向的河流为基础的数道军事防线,这个计划目前已经在推行了,利用从西四府逃来的地震灾民开挖、疏浚胶莱新河就是步骤之一,未来可能还有一连串的堡垒、炮台建设,目的是在那儿修建一道钢铁防线,以抵御统一中国大陆的政权可能有的攻击。

廖得功上尉行色匆匆地从长甸乡(隶属于宽甸县)赶到了宽甸县,这里刚刚接收了很多移民,正在忙于春耕的筹备工作,因此作为辽东军管区的最高长官,廖得功百忙之中还是过来了,打算看看这边的情况。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以如今的大陆局势看来,随着各方政权军事现代化的步伐开始启动,未来东岸若不在远东大规模增兵的话(比如调遣至少六个以上的装备了米尼枪和大量火炮的主力混成营),将会越来越失去对大陆局势的控制,万一最终某个军阀脱颖而出统一大陆的话,那么势必要与东岸谈核心的宁波与登莱问题,那么届时一场血战就很难避免了,故提前做好准备也是必须的——面对着数量可能多达数十万的开国军队,东岸人除非在南美本土也进行全面的军事动员,并且就近在朝鲜、黑水建立军工生产基地,不然是很难长期与中国王朝对峙的,因为经济上的负担实在太大!

1669年4月,鸭绿江畔已是春暖花开、冰雪融化的季节。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