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河间(十五)
1664年10月30日,河间佩德罗堡以西地面。
此时队伍已经来到了绍塞城堡(后世绍塞小镇)附近,伊尼戈和五十多名士兵神情轻松地策马骑行着,在这片荒野上,除了不晓事的瓜拉尼人、克兰迪人、克丘亚人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不长眼的人会来骚扰这样一支队伍,虽然他们携带着大量大伙非常渴求的食品和物资,可你必须要考虑这样做的后果。
“已经不错了,去年的洪水据说建国三十多年以来都没遇到过,巴拉那河东岸的地势较高,已经算是不错了。西班牙人修建在西岸的圣菲、罗萨里奥等城镇那才叫一个惨,洪水几乎冲垮了大部分城市建筑,农田全部被淹,人员和牲畜损失也相当不小。与之相比,我们算是够幸运的了。无情的洪水在漫过码头后,基本都被河间地区遍布的沼泽、湖泊、河流给消化、吸纳了,造成的影响相当有限。我总是在想,以后河间地区的这些沼泽、湖泊一定不能给围垦了,且必须要立法禁止围湖造田,河流网也必须定期拓宽、疏浚、加深,这既有利于航运和灌溉,更有利于防洪泄洪。这次的洪灾,既是教训,同时也是契机,一个能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有更多指导意义的契机。”张技术员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通,让码头上的警察、力工和技师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伊尼戈就是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不得不出面接受东岸人的雇佣,护卫他们将大量物资从乌江西岸的农业区运送到巴拉那河东岸的各航运补给节点。当然了,别的路段有别的西班牙雇佣军负责,佩德罗堡的他们只负责安西乡、火炬乡、李子园乡一带到西面镇戎港的路段,除去部分留守士兵外,其余所有人分成两班,每半个月出动一次,护送运送食品的骡马队前往西面的补给港口,赚取一点微薄的收益,以便能养活自己。
“你这说法倒和农业部的技术员们说得有些类似,果然都是文化人。”派出所所长将大盖帽夹在腋下,讪笑着说道:“那位技术员过来检查了一下补给站受灾的果园、菜园和农场损失,然后便让我们不要再在码头附近种这些了。他让我们往内陆地区去一些,利用那里的地形修建鬃岗体系,就如同白水淀那边一样的模式。鬃岗堤岸上种些果树、瓜豆、蔬菜之类的玩意儿,鬃岗内的洼地可以开垦出来种植一些谷物,因为这里的土地较为肥沃。当然现在那里积水甚多,改造好的鬃岗洼地里也只能种些水生或半水生的作物,甚至也就养养鱼,做不了别的,我们这没蒸汽抽水机,鬃岗洼地排水太难了……”
可也没办法啊!谁让尊贵的国王陛下您不爱发军饷呢,虽然之前已经补发过了两次军饷,可问题是所有人目前仍然被拖欠了长达十余个月的军饷,再加上河间地区物产不丰(除了东岸人的实控区外),生活成本于是变得十分高昂,进而导致逃亡的军士日渐增多——这些人多去了东岸人控制区打工,有的甚至渡过乌江去了东岸大草原——波尔蒂略将军苦心经营多年的河间堡垒体系就这样在财政危机的冲击下土崩瓦解了,也是讽刺。
“修建鬃岗农业是一种有效的抵御洪水的方式,但这只是治标,还治不了本。”张技术员闻言后先是略略点头,然后点评道:“从长期来看,还是得在巴拉那河东岸修建起规模宏大的防洪堤坝,才能有效抵御住周期性的洪水侵袭,将这片肥沃的两河谷地彻底开发出来。但这何其难也,何其难也!”
看得出来,这是一支运送补给品的队伍,依照他们此时行进的方向,应当是从东面东岸人的垦殖区过来的,要往西方而去。而事实上也差不多,你从队伍的构成就能看得出来了,马夫们几乎全是清一色的明人面孔,但护卫他们的士兵却是西班牙人——准确地说,是驻扎在佩德罗堡的西班牙雇佣军——也是够雷人的,毕竟这是东岸人公然穿行在西班牙王国的领土上贩运商品啊,西班牙军人不但不厉行阻止,相反却“助纣为虐”,菲利普国王要是知晓了,一定哀叹他还没正式把河间交出去呢,这就已经被渗透成筛子了。
说到这里,张技术员也摇了摇头,河间地区才几个人、才多大经济价值啊,凭什么让执委会诸公花费天文数字般的人力物力到巴拉那河东岸修建防洪堤坝啊?他们吃饱了撑着也不会这么干啊,国内那么多需要开发的地方,有这本事北宁地区都给整饬出来了,谁还鸟你这洪水泛滥的巴拉那河畔?
伊尼戈·德·巴尔博亚神情轻松地走在河间中部地区的平原低地上,他们身后跟着一支规模不小的骡马队,约有上百匹的样子,牲畜背上是大包小包的物资,其中以食品居多,多为面粉、奶酪、大米、豆油、黄油、蔬菜、腌肉、咸鱼、酒类等,此外还有一些日用品及武器弹药,但数量不多。
再说了,修建这种规模的防洪设施,所需要的劳动力同样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华夏东岸共和国即便把手头所有非国民劳务工全压上去也不够啊!更何况,如今国内新一轮产能扩张期到来,各处建设工地上也是如火如荼,新占领的原葡萄牙殖民地糟糕的基础设施更是需要海量的人力去完善,可以说非国民劳务工的数量本就处于极其紧张的状态,哪还有富余的人力给你挪去修堤坝,这不乱弹琴么——除非,你能端了南非祖鲁人的老巢或新华夏岛上麦利那人的王国,才有可能获取足够的劳动力,否则一切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