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75章 浑水(三)

第175章 浑水(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内悠闲地吃了一顿专用厨师烹制的牛排、鱼子酱午餐后,莫茗甚至还饶有兴致地打开了一瓶香山干红。这个时候,联络参谋匆匆走了进来,向他报告城墙被轰塌了大约六七米的缺口,目前掷弹兵已经在炮兵的掩护下抱着火药桶准备上前爆破了。

另外,昨天下午的那场战斗他们一共抓了四百多名俘虏,另外将近五百名清军战死,其中包括大约六七十名汉军旗官兵。而东岸人的伤亡则异乎寻常地轻微,除了6名骑手战死、9人受轻伤外,就只有挺身队战死了15人、伤31人。总计伤亡61人,与清军比几乎不算什么。不过战后看了挺身队参战各中队长们口述的作战经过后,作训参谋和作战参谋一致认为挺身队还需要加强针对性训练,以提高战力,否则将来遇到硬茬比如满洲人的时候可能会吃亏。

在将红酒交给自己的勤务兵后,莫茗抓起了指挥刀,然后不紧不慢地走上了前线。此时炮兵已经将几门榴弹炮也拉到了前面,这些8磅榴弹炮向缺口处发射了不少爆炸弹、葡萄弹,将拥在那里堵缺口的清军一扫而空。尤其是那一打一串的葡萄弹,将那些在军官逼迫下上前抢修缺口的清军都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尸体。这些本就士气不高的清军哪里经受得住这种场面,顿时一哄而散,任军官打骂也无济于事。

征集完粮食后,后勤参谋又奉命将仓库内仅剩的一些陈年粮豆分发给城内无余粮的百姓,然后又给予牢里面大约三百多名囚犯以自由。这些囚犯有江洋大盗、有被构陷的普通百姓、有被抓获的顺军残余武装,这些人中大部分都表示愿意跟东岸人走。最后,东岸人还照例在城内招募垦荒的流民。不过只有寥寥百余人愿意跟这些“贼寇”去未知的地方屯垦。如今限于粮食不足,东岸人已经不再使用强制手段迁移明人百姓了,因此此番在胶州城里他们总共只弄到了这三百多人。不过这也够了,这些人基本都是青壮,是干活的好手。人要是多了还不一定养得起呢。

英勇的掷弹兵们在炮兵和几个排的火枪手的掩护下靠近了城墙缺口,然后迅速挖掘坑道、埋火药桶、布设引线,整个过程井井有条。五百余骑兵和大约百来名治安队的斥候徘徊在城头清军的射程外,随时准备突击出城逃跑的清军。

而在此时的胶州城内,东岸人也在进行着出发前的最后准备。昨晚东岸人又在城内“征集”了一些大车、骡马,本地缙绅开办的粮铺更是重点照顾对象,他们将这些粮铺主人召集起来,然后宣布按照存粮不同征收十石到一百石不等的粮食。这些人虽然不愿意,但目前形势比人强,善财难舍的人恐怕立时就会被这些东岸黄衣贼吊起来,因此后勤参谋很顺利地征集到了大约四百多石粮食。

终于,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原本就被加农炮轰得摇摇欲坠的城墙大面积地坍塌了下来。在炮兵阵地旁边列队的东岸步兵大阵发出了一声震天的欢呼声,很快,作战参谋下达了突击的命令,挺身队打头阵,炮兵则在两个连东岸火枪手的保护下也朝前方行进了过去,然后是指挥系统和八旗新军。

济南到青州轻装行军的话也不过就两天的路程。而青州城内最近发生的一切早就传到了位于济南的山东巡抚方大猷那里,原本手头只有六百兵、惊慌失措的他在看到来了一万多援军后心里顿时大定,更何况这一万多人里面还有两千余“真满洲官兵”,这让他一下子有了重新夺回青州的底气。

最终的战斗同样在太阳落山前落下了帷幕。战力不济的乡勇武装野战打不过东岸人,而他们后来发现,似乎就连巷战也打不过他们。这些黄衣贼军从不和他们硬拼,他们结成严密的阵型,长矛手在外,火枪手夹杂其中,任何妄图靠近的乡勇都被打成了马蜂窝。而遇到乡勇据守的房屋,他们更是直接拉来大炮,将房屋整个轰塌。面对这种大巧若拙的战法,这些乡勇们很快就崩溃了,守备李士元带着百余名心腹率先打开城门逃跑。李士元跑后,城内残余的一千多名乡勇顿时失了主心骨,他们大部分也随之溃散,少部分则干脆弃械投降,高密县城在一天之内就宣告易主。

1644年11月4日,农历十月初六。王鳌永死后第七天,远在青州的赵应元已经成功邀约了大批反清武装聚集,声势一时为之大震,为了提高自己的号召力,他开始琢磨着准备拥立青州城内的衡王,并打算十月初八那天让衡王朱由棷正式登基。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早在上个月的时候,由于招降登州不应,王鳌永就已经上奏要求北京派遣援兵过来。清廷同意了他的所请,然后命梅勒章京和讬、李率泰两人率军进入山东,而在今天,这股清军已经悄然抵达了济南。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