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伟大的航行(十三)
就这样在海上晃悠了足足二十来天,一直到9月8日,两艘船才艰难地驶进了孤山港所在海湾内。与金山港一样,当初路过的时候探险船队在这边留下了大约七十多名八旗武士驻守在这里。如果时间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这些八旗武士仍然稳稳地守在当初为他们修建的城寨内。果然澳洲土著的战斗力就是渣啊,石器时代的原始人还能称之为人类么?恐怕他们和动物唯一的区别就是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了。
金山港如今已经是隆冬季节。海面上刮着凛冽的寒风,两艘探险船一前一后小心翼翼地驶进了金山湾。
孤山港这边的情况要乐观一些,至少他们在城寨周围开垦了一些荒地出来,并且种植了一些生产周期短的土豆,并且在7月下旬的时候收获了一茬。虽说因为是荒地,亩产只有六百多斤,但也收获了将近七十吨粮食了,几乎堆满了城寨里的几个木制粮库。
7月6日,东岸探险船队离开了利尻岛,一路南下,穿越对马海峡、走台湾以东洋面,直奔澳洲大陆东南角的金山港本而去。此番南下,在赤道以北洋面两艘船一直是逆风航行,不过当越过了赤道进入南太平洋后,两艘船又可以顺着东澳大利亚暖流南下,相当便捷。因此,两艘船此次也只花了大约一个月出头的时间就从利尻岛抵达了墨尔本,与几个月前北上时所花费的时间差不多,中途除了在拉包尔港附近补充了一下新鲜淡水和椰子外便未再做任何停留。
这种情况让李毅很是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意味着他不用再因为此地粮食不足而带着一帮子人长途跋涉返回新华堡了。因此,他很快便做出了决定:剩余的大约三百名朝鲜男女以及挺身队2中队的百余名官兵全体留驻此地。他们将在此地一边开荒种地,一边建设港口及城区,因为接下来也许国内很快就会启动大规模的东方移民计划,孤山港作为重要的中转节点,无论如何也得建设好。
岛上的少数阿伊努人惊惧地看着他们,不知道这帮突然出现的外来者前来此地做什么。李毅等人没有太过关注他们,只是用船上剩余的少许布匹与他们交换了一些海产品,算是提前联络一下感情。
在执委会的远景计划中,在今后几年间可是将会调动十艘以上的运输船来开展规模庞大的东方移民行动的。孤山港地理位置极端重要,无论是去程还是返程的船队都会在此停靠补给、修理船只。甚至于,将来和荷兰人交恶后,东岸的舰队还能从这里北上,直抵巴达维亚和香料群岛,一定会给荷兰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个岛深处日本暖流之中,西北侧的礼文岛是其天然防风、防波堤,而鸳泊港所在地的西侧一个延伸至海内数百米的小型半岛又将从西北方向涌过来的海浪挡在外面,确实是一处良好的天然避风港湾。加之其终年不冻,岛上降水丰富,还可以开垦出部分耕作农地,作为黑水港的前哨港和过冬基地再适合不过了。
在盘桓了几天,替孤山港的居民了捞了几天鱼虾后,1642年9月14日,两艘船依次离开了孤山港码头,转向正西,然后顺着西澳大利亚寒流北上,再顺着南赤道暖流和东南信风,朝新华夏殖民地驶去。
1642年7月5日,东岸共和国的两艘探险船在东南风的吹拂下逆风抵达了虾夷地附近的利尻岛。李毅带领“斩波”号探险船在岛屿北侧转悠了好半天,最好才选定了后世日本的鸳泊港作为东岸船队的过冬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