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14章 海峡两岸

第214章 海峡两岸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最近太忙了,白天工地各种跑,晚上还有饭局,连睡眠时间都被压缩得厉害。今天码字时就困得不行,靠喝咖啡、抽烟勉强顶过去了。所以更新姗姗来迟,见谅。

蔡振国今天接见的已经是撤离的第二批人员了,他们之中甚至有一些是在阿尔汉格尔斯克枪炮修理厂、小星星造船厂工作的东岸工程师。这些人的离去,已经让莫斯科方面有些不安了,不过他们目前内斗比较激烈,宫廷阴谋一个连着一个,掌握大权的索菲亚公主压根就没空理东岸,因此这些人的撤离并没有引起什么滔天巨浪。

林定之通过高文刚得到了这个消息,然后便直接联系上了法国人,表示可以通过克里米亚汗国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一部分粮食缺口。法国人对这条路子也比较感兴趣,盖因多年来奥斯曼帝国一直对黑海比较重视,视作自己的后花园,轻易不让外人进来,除非你得到他们的特批。因此,能够进入黑海乃至亚速海的法国商人,其数量其实是很有限的,这就导致了对克里米亚汗国发生的一切不是很清楚的。他们只隐隐约约知道热那亚人、威尼斯人都纷纷在那里开设商站,采购粮食、牲畜,但究竟规模有多大,却并不了解,或者说他们懒得去了解。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即便俄国人不高兴,这次东岸也铁了心要撤人了。他们力保克里米亚的决心非常强,为此不惜放弃多年来在俄国经营的关系(其实也没经营到多少东西),全方位支持克里米亚汗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其国力,以对抗俄罗斯的侵略。

不过,东岸驻巴黎大使林定之帮助法国人解决了这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他创造性地帮助法国人从黑海北岸介绍了价值超过一百万利佛尔的粮食生意,同时建议法国人继续在著名粮食产区叙利亚和埃及极大采购力度。奥斯曼帝国今年获得了粮食大丰收,因此虽然他们在战场上被打得有些狼狈,但终究地大物博,没有卷入战争的地区秩序还算安定,粮食生产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再加上今年天气给力,因此获得了大丰收。

“俄国随时可能南下。”蔡振国在会议室内举办了茶会,与撤退回来的人员一起闲聊,只听他说道:“我们预计,俄国人会出动十万军队,东乌克兰也能集结起五万哥萨克,这就是十五万人了,战争经验不能算不丰富,并不是可以轻视的对手。因此,为了支援克里米亚汗国,我们必定会采取一些比较激进的措施,这肯定会引起俄国人的不喜,因此短时间内诸位怕是无法再回到俄国了。这个时候,我真心建议大家可以暂时到海峡对岸的法兰西王国,利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帮助林定之林大使,好好开拓下法兰西的市场,为大东岸的产品在法国的大量销售打好基础。”

而这么多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流到英格兰及联合省了,法国市场上的货币便有些不足,政府能够收到的税收也开始减少,因此无论是公还是私,都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从外界采购粮食——当然这么说有些夸张,因为法国有两千多万人口,创造的财富并不是什么小数目,不至于到了进口不起粮食的地步。但这方面用的钱多了,其他方面肯定就会少,比如军费开支什么的。

“法国有两千多万人,素成富裕,即便这会因为打仗而打得有些穷了,但整体市场仍然不小,值得我们重点攻关。”蔡振国继续说道:“进军法国市场是还不容易才得来的机会,我们为此努力了整整好几年的时间,因此必须懂得珍惜。当然如果你们谁愿意留在英国打拼的话,我也不反对,因为这其实也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兴市场,机会也非常多,留下未尝不可。总之我要说的一句就是,俄国短时间内是无法回去了,高文刚特使、毛君司令的决心已定,数千人马已经分批东行前往黑海之滨的哈吉县驻守,并不是没有参与战争的可能。总之我们这次是把俄国人得罪惨了,两国关系注定会进入低潮,一切小心为妙。”

农业歉收了,意味着法国人要花费额外的现金从外国采购粮食,这在法国迫害胡格诺教徒愈演愈烈,大量资金通过合法或不合法的渠道流出法国的情况下,多少显得有些艰难。毕竟,胡格诺教徒掌控的资金还是非常可观的,他们多是商人、银行家、航海家、熟练工匠、艺术家等社会中上层人士,本身就比较有钱,因此即便受到了迫害,即便法国政府下令不得协助任何胡格诺教徒离境,不得协助他们转移财产,但在具体的执行层面,还是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以至于大部分有钱有势的胡格诺教徒都安然离开了。继续留在法国境内受苦的,不过是那些充当农夫、水手、一般工匠的底层胡格诺教徒罢了,他们其实是没多少钱的。

“当然如果大家想要回国的话,也不是不可以,毕竟现在国内诸多行业在持续发展,一些新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商机还是比较多的。”蔡振国最后说道。

今天秋天法国北部的雨水格外多。从拉罗谢尔到南特,从布雷斯特到勒阿弗尔,从巴黎到敦刻尔克,没有一处不在忍受着泥泞潮湿的天气以及由此带来的农业生产商的歉收。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