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家族基业(一)
“嘿嘿,你懂什么!”老何摇了摇头,笑道:“东非大陆那地方,再给它三十年,也富不了,你有几个三十年?本土的殖民重心,很明显是印度和波斯了。听我的,真要出海,去佛渡港申请一个职位吧。那地方天气是热了点,但盛产粮食、水果和牛羊,岂是穷得跟渣似的非洲能比的?佛渡县也是个适合生活的地方,地理位置不错,向北可以靠近富饶的旁遮普地区,向西可沟通波斯,向东就是我国势力深入的西北印度。我跟你讲,未来很可能是会成为区域统治中心的,别看第乌县目前发展得不错,但将来谁强谁弱还不一定呢。你去那打拼个三十年,若是走了狗屎运,当了西北印度和波斯的总督,那就是家族基业的起点了。”
东岸政府,说实话还是讲点良心的。把你送过去,至少生活物资会管够,即便不够,也努力想办法凑,无论是从本土运输还是在附近采购,总之都想办法给你弄个八九不离十,可比那些私人投资者好多了——问问刚去东非大陆开办种植园的那些东岸商人吧,他们为了压缩成本,到底做到了什么地步。
“我知道印度那边可能要打仗了,有大机会。”说到这里,小刘指了指眼前正在装船的货物,道:“说是运往东非,但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要发往印度的。罐头食品,呵呵,谁吃的?我们都懂。但我还是那句话,我在斯瓦西里语上花了太多成本了,已经没回头路可走。还不如一条道走到黑,玩命死磕下去,然后想办法申请东非的职位。我听说本土有意将三澜港(达累斯萨拉姆)从剑麻商人行业协会手里买过来,然后在国内发行三澜建设公债,投资港口、公路以及运输剑麻、茶叶、咖啡、木材、粮食的铁路。这在以前看来遥遥无期,不定哪年才启动计划呢,但这会既然要送这么多印第安人过去,我想应该已经近在眼前了吧。我看还是继续努力学习斯瓦西里语吧,反正印第安人讲的西班牙语我已经说得挺流利了,再学一门当地语言,竞争起来还是很有优势的吧。若想家族基业,三澜港才是我瞄准的目标。”
所谓的移民,当然是从本土强制迁移出去的有印第安血统的人了。这些人普遍干了好几年活,手头算是有了点积蓄,还是有那么丁点购买力的。唯一担心的大概物资供应是否充足了,东岸的非国民劳务工,可被工作场所的那些商店给坑得太久了。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拿到点钱,结果又被营地商店里那些贵得离谱的商品给洗劫回去不少,老板笑哈哈,员工MMP,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形。
老何听了默默无语。这话,似乎也没错啊!西北印度不知道被多少人盯着呢,利益格局已经相当稳固,贸然一个新人过去,很难搞出什么名堂。撑死了也就一个熬资历的官僚罢了,熬到须发皆白,估计也就是个中层罢了,没有奇遇的话,确实很难。
别误会,这不是打仗。载运的非武装人员,物资也不是火枪大炮,而是大量的罐装食品、瓶装酒、金属工具、制式服装、药品器械等。当然你要说这些物资也可以军用,那没错,事实上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也确实会放入军需仓库,作为战略储备,但绝大部分,其实还是给移民们度过初期困难期所准备的。
但东非大陆就不一样了,那是一片处女地,机会多多。眼看着剑麻商人行业协会那帮家伙打出了个模样,新华夏开拓队也投入了不少资金搞建设,如果中央政府再把三澜港纳为正式殖民地,并移送大量印第安人过去,确实是要大干一番的样子。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机会比印度那边更好。小刘西班牙语已经很流利,若是斯瓦西里语也习得大成,加上他人聪明,手脚麻利,保不齐就被哪位大人物给重用了,家族基业不就奠定了么?
这支一支规模不小的船团,以两艘护卫炮舰、四艘轻巡洋舰、一艘弹药补给船为护航力量,二十多艘商船为运输力量,满载人员和物资,开往下一站南非河中港。
靠,还是自己老了,羡慕年轻人啊!
“这么多东西发来发去,上头可真是有钱哪。”1713年4月25日,盐城海陵港军事基地内,一大波舰船已经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