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15章 竞争

第415章 竞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还是满洲好,还是满洲好啊。宁波人实在太不像话了,气候温暖、湿润,偏偏坐弃膏腴。人人争种茶桑,人人争办工商,以至于无田可耕,呜呼哀哉。”1711年5月3日,哈尔滨郊外某村,裹着一身皮衣的张夫子轻捋胡须,满意地说道。

这么看来,满蒙标准轨铁路七期能不能上马,真的要取决于能不能搞到钱了。满蒙能垫资,那么还有希望,不能的话,短期内悬了。魏文度思来想去,北边开化港的金矿还没谱,北满的鱼、粮食、山野货等一直在向外出售还债,要想搞钱,只能看看蒙古那边有无可能了。

毋庸置疑,坐拥十一万人口的哈尔滨县既是满蒙地区的政治中心、工业中心,同时也是农业中心。这里的农业氛围其实是相当浓厚的,每个成年人按律可以持有最多一百亩农田,这远远超过了南方的登莱和宁绍。而且,这里的农业商品化程度非常高,即家家户户种粮食都不是为了自己吃的——事实上根本吃不完——而是为了销售到外地换取金钱。早些年他们通过松花江、黑龙江水系运往漠北蒙古销售,当地人虽然牛羊成群,但也不能不吃五谷不是?哈尔滨乃至整个北满大地上的优质粮食在当地非常受欢迎,与东属蒙古四部的贸易额相当大,一方卖粮食,一方卖牛羊,双方都大获其利。甚至于,在一些相对和平的年景,清国控制下的漠南蒙古也会过来找东岸人贸易,盖因距离近,运输方便是也。

不过南铁很显然对满蒙标准轨铁路不是很感冒。他们直接跑到了登莱,通过贷款修建了平荣线到威海的数十公里的支线铁路。这条线路本来有两个选择的,即威海到文登,或者威海到荣成,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选择了前者。这还没完,接下来,栖霞到招远金矿区的支线铁路(地方出钱)也开工建设并顺利完工,并且他们的人还在继续勘探路线,打算把这条支线进一步延伸到掖县码头(同样是地方出资),将潜力挖掘干净。

哈尔滨县地处松嫩平原,县域辽阔,土壤肥沃,张夫子一看就满意得不得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里太冷了,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还得问专门的企业采购种子。当然收获后自己留种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样产量就无法保证了,不过确实有很多人这么做,土地肥沃嘛,随便种种,秋天就能收获一满仓的粮食。

在负责运营登莱全部铁路的半岛标准轨铁路公司(旗下铁路里程接近七百公里)内,南铁的地位可谓稳如泰山。再加上和登莱政府良好的关系,以及当地众多的人口、繁荣的经济,他们确实有充足的理由在山东加大投入,而不是在荒无人烟的满蒙瞎折腾。

而张夫子也特别能折腾,认为这样不行,于是在多方打听之后,又决意全家移民满蒙。彼时恰逢满蒙有个移民招募中心设在定海港,张夫子一家过去后,刚刚表明来意,就在来自满蒙各县的工作人员的争抢下,稀里糊涂地与哈尔滨县签署了协议,然后乘坐台湾远洋公司的班轮来到了满蒙大地——张夫子的小儿子一家奉命留在定海,算是分家另过了。

魏文度听到这个消息时心情自然是十分烦躁的。不过这个其实已经有点心理准备了,登莱开拓队又不是满蒙的保姆,凭啥事事都惯着你?每年协饷数十万已经很够意思了,还想怎样?大家都有自己的利益,争一争很正常,更何况还是公平竞争,没毛病。

其实张夫子并不缺钱。他祖父、父亲都担任过南明小朝廷的官员,自家在台州也有地。后来出于种种原因,为自保计,干脆卖了家产,移民宁绍定居。结果在宁绍住了大半年,他就受不了了,宅院是买了,还一买就是三处,但他设想中赖以维系家族的耕地却买不到。甚至不光说耕地了,连种地的佃户都很难雇佣到,这就傻眼了。

真正对魏某人产生重大打击的,还是南铁有意修建黄罗铁路(广州黄沙码头—韶州罗家渡)的传闻被曝出。他越想越觉得这件事的可能性极大,非常符合南铁公司的风格,因此一下子就紧张了。

张夫子是在去年海参崴封港前,搭乘最后一班轮船抵达的。随后,他们家上上下下二十几口人又乘坐火车,一路奔驰,最终抵达了哈尔滨镇落户。

虽说满蒙在近两三年内不准备继续南下打击清国了,要休养生息。但满蒙标准轨铁路只修到扶余,不通到长春厅是啥子意思?魏大队长还想把铁路修到沈阳去呢,你搞毛搞?连带着,廉梧管委会主任黄得宾在魏队长眼里都成了满肚子坏水的家伙,一度打算不卖他粮食了。不过想想人家可以从越南买,便又泄气了——对廉梧的行为,其实魏文度也能理解,换他在那个位置上,为了自家的利益,肯定也会出手的,为了政绩和利益嘛,不寒碜!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