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公会(一)
另外,国营百货商店可是一个比孙春阳南货铺还要庞大的连锁商店,几乎开遍全国每个县城的该企业,每年从东非运输公司手里吃下大量贝岛制糖厂生产的精炼蔗糖,然后通过铁路、国道系统运输到各个或大或小的城市进行销售。这等于说,他们这家大型辛迪加企业既是批发商,同时也是零售商,与孙春阳南货铺有些类似,但规模更大、历史更悠久,他们不加入蔗糖批发销售行业公会,那么这些商人想控制蔗糖价格,就成了一句空话。
“其实,价格再涨也涨不到哪去了,至少短期内是如此。毕竟大家都不是有钱人,你价格涨得太离谱,我不买就是了,还能碍着谁么?”有一位还穿着明式直缀衫的商人摇着扇子说道,他身上的衣料看起来非常华贵,应该是用进口的苏杭锦缎找私人织户定制而成,价格不菲,此时只听他说道:“往后这蔗糖市场要做大,大家要挣钱,我看还是得降价。按照政府的话来说,就是要扩大产能,加大供给量,虽然价格会降低,但销量应该会大大增强,这样总体利润也不会低就是了。而且,蔗糖走入寻常百姓家,对于培养食用蔗糖的消费习惯,亦是大有裨益的,这一点不可不察。”
因此,这个问题一提出,很多人便闭了嘴,没再说什么了。但仍有人说道:“公会自然是应该成立的,荷兰不是遍地各类批发商行会么?这不但对于控制商品市场有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大伙守望互助,谁做生意没个难处啊?互相拆借下资金,做个担保,这都是看得见的好处。再者,就算谁家真的败落了,只要是咱这个公会的成员,那么咱也不吝于资助他的家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不是?这么多看得见的好处,咱们为什么不做?按我说,这个公会不但应该成立,而且要不断发展,吸收更多有实力的批发商进来,这样咱们的力量才能更加壮大。”
“上次与葡萄牙人的战争爆发时,蔗糖价格就已经狠狠上涨过一次了。后来随着海军连续三年打击葡萄牙东北部沿海地区,掳掠了大量从事蔗糖生产的奴隶、破坏了大量甘蔗田、摧毁了大量榨糖设备,巴西蔗糖生产几乎降到历史低点,这又让价格上涨了不少。”有一位满面红光的商人笑着开口说道:“这次英荷爆发战争,荷兰人运输、采购蔗糖的能力大受限制,对我们来说又是一次价格上涨的盛宴啊。”
库艾特船长一边在旁边喝茶、吃点心,一点心中暗自琢磨:“如今国内的商人阶层经过三十多年时间的发展后,手头已经是积累了不少的资金了,可以说他们无论是资金还是影响力,都已经壮大了不少,这从各县政治协商会议里商人代表的比例越来越高就能看得出来了。如今他们成立行业公会,这其实也是应有之意,毕竟行业内守望互助是很寻常的事情,不过这种组织一旦长期发展下去,会不会如同英格兰、荷兰那样成为行业发展的阻碍,甚至与政府讨价还价的工具,可就很值得思量了。联合省的例子可放在那里呢,大批发商人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操控国家大政方针,成了统治国家的人上人,这种诱惑谁都没法拒绝得了吧?执委会诸公难道真会看着不说什么吗?”
一般来说,在新华夏岛依照前次价格订购的蔗糖,在被东非运输公司的商船运抵本土前,不大可能一次交易都不发生,基本上都会转手过至少一次,尤其是在如今这个蔗糖价格持续上涨的有利时刻,实在是有太多的人看好这个市场正日益广阔起来的商品了。
想到这里,库艾特船长也轻轻叹了口气,觉得面前的精美食物索然无味了起来。他是商人,而且是一个资产相当丰厚的商人,按理说应该是站在这些商人们一边的,毕竟这也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嘛。可谁让自己平日里与梅毒病人统计调查局合作过多次呢,如今是想下这条贼船也不能了,今后只能乖乖地跟着梅机关的指挥棒走,配合他们不断监控国内商人们的一举一动,每次一想到这个就觉得很懊恼,觉得自己好像背叛了什么东西。
“路货”这种东西,在第一次英荷战争时尚未出现,而且当时东岸也缺乏可供交易的大宗商品,因此这种原始的金融模式一直处在小打小闹的状态,上不得台面。不过在经过六七年时间的完善与发展后,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投资者(或者说投机者?)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蔗糖、烟草、棉花这些大宗货物的生产越来越稳定的当下,青岛港便很是聚集了这么一群人,整日里买卖路货——虽然政府之前已经打击过一次擅长投机的所谓济宁帮商人,但架不住人人爱钱啊,这种买卖路货的行为在近一两年又再度兴盛了起来,令人无奈地很。
“将这些枣糕、蒸饼什么的收拾起来,送到码头货栈内,晚饭时热一热再给我吃。”吩咐自家的孙子将桌上未吃完的食物仔细收拾了后,库艾特船长决定去码头上看看,以排解一下自己略显郁闷的心情。
“英格兰与联合省之间有爆发全面大战的苗头,因此,从新华夏岛起运的蔗糖,才一出港呢,青岛这边的路货价格就开始蹭蹭上涨,真是让我开了眼界了。”青岛港博览会大街的某间装饰豪华的茶馆内,一位肥头大耳的商人旁若无人地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