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28章 公共收入与财政(一)

第228章 公共收入与财政(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说完了公产收入和公业收入,接下来我要讲的是非租税收入中的最后一项,即行政收入。”梁强东拿起了一份讲义,念着说道:“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主要是罚款、规费(如诉讼费、执行费、抄录费、管理费、登记费、检验费、证明费、注册费等林林总总上百种)、特许金(比如特许公司的牌照、特殊行业或个人的牌照等等)三大项。其中特许金收入归中央财政,罚款和规费视情况有归属于中央财政的,也有归属于地方财政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无论如何,这部分的收入其实很有限,尤其对中央财政来说就更是如此了,当然这和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制度有关,对于旧大陆很多君主制国家来说,罚款、规费和特许金,可是非常大的一笔收入呢。”

但无论如何,不足两百万的人口创造了几千万人的财政收入水平,已经足以令东岸上下自傲了,这意味着政府财政的极大充裕,可以有更多的金钱投入到各个地方,贯彻自己的意志——唔,或许有人会说按购买力平价来算,这些钱在物价高企的东岸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多,好吧,这是事实,但依然掩盖不了东岸政府的豪富。

梁强东这话没错,以英法等国为例,特许公司的牌照一直是王室的重要收入之一,另外多如牛毛的规费也能极大充实他们的库藏;而如果换成东方国家,罚款的收入就很惊人了,比如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莫卧儿帝国和明帝国,每次抄家都能获取海量的金银、实物和不动产收入,其数额往往还非常之大,几乎成了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但这些敛财手段在东岸,“很遗憾”都没有发展起来,其收入对地方政府来说可能不无小补,但对数额高达760.2万元的中央财政来说,就不值一提了。

760.2万元,折合明国库平银约六百万两,大抵是明前期政府财政收入高峰时的四分之一。当然明朝政府现金收入没这么多,大约只有几百万两,但农税(米麦)、政府屯田、马政(起解的马匹)、柴炭、加耗、草料、税课、徭役、加派等各项杂七杂八的实物收入加起来,却是现金收入的几倍,因此总体上大约超过两千万两——当然明朝后期收入逐年降低,盖因不交税的士绅土地越来越多导致。

由此也可以看出,华夏东岸共和国的财政收入构成,无论与旧大陆的东方国家比还是与西方国家比,都是大相径庭的,根源还是因为他们迥异于旧大陆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尤其是大量国营企业上缴的经营利润,已占到了财政总收入的41.2%,这是旧大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达到的比例,也是无法复制的,除非他们也想办法到新大陆来从无到有建立一个新国家。不然的话,就凭旧大陆那盘根错节、复杂到爆的各类关系,想要发展出一个较为庞大的国营企业——或者说“官产”——群体并维持不错的运营的话,就太难了。他们甚至连盐场都无法做到由政府独立经营、销售,还需要借助垄断商人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最新的财政部数据,1664-1665财年政府各项收入总计已经达到了760.2万元的惊人高度,其中国企上缴的利润及其他非租税收入加起来一共313.2万元,租税收入(以七大税种为主)则达到了447万元,其中动产税和不动产税加起来就达到了55.4%,可谓是重中之重——这样的财政收入,虽然无法和欧洲老牌国家如联合省、法兰西、西班牙等国相提并论,但已经相当不错了,毕竟东岸算上非国民也才一百七八十万人口,能创造这样的政府收入,已经算是“聚敛有术”了,不然试问哪能养得起这么庞大的海陆军、又哪能支撑得了四处开发建设、更别提到处占地殖民了!

不过,随着东岸国营企业群体的发展,未来还能不能维持现在这样的利润率,其实也是存着很大的疑问的。很多人指责这些企业的贪污、浪费、机构臃肿问题远较其他企业为甚,也并不都是空穴来风。更有甚者,随着如今东岸私人资本规模的越来越大,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着这些日进斗金的国营企业流口水呢,比如东岸建筑材料公司、比如南海集团、比如贝岛制糖厂等等,他们可是卯足了劲要将其私有化呢,为此几乎什么手段都使上了,这时候谁敢挡他们的路,就是他们不共戴天的仇敌。

“我国岁入,最初以非租税收入——主要是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为主,现在两者已拉平差距,且租税收入后来居上,大大超过非租税收入,已渐渐成为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体。”梁强东翻了翻讲义,然后石膏粉笔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说道。

好在目前东岸共和国的财政系统完全无法舍弃公业收入这块,再加上老一辈穿越众还执掌着大权,他们的脑袋是比较清醒的,因此这种大规模私有化国企的行为,大约在二三十年内是很难看到了。不过以后如何,就谁也不知道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毕竟谁也无法建立一个一劳永逸、万世不易的完美规章或制度。

“现在我国之公共收入,大概可分为租税和非租税收入两大类。当然这是我梁某人简略的划分,财政部肯定有更细致的划分方法,但鉴于你们并不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因此无需了解得那么细,只需听我大致地给你们介绍一下即可。”青岛县兵团二堡某间大教室内,强东贸易公司的老总梁强东又被学生请来讲几节课。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