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雷霆手段(三)
10日中午,第八混成团主力抵达高要县码头。“乌苏里”号武装运输舰率先发炮,其余舰只一拥而上,将守御码头的数百明军打得一哄而散。随后,蓝凌中校率22营、24营、炮兵营、辎重营、骑兵营、工程兵连、警卫连、搜索连等直属部队,甚至连随营学校的学兵都派上去了,开始朝高要县城发起攻击。
第八混成团团长蓝凌在“利尻岛”号武装运输舰上下达指令,要求23营控制全城,并将降兵、降官及其家属都控制起来,等待正在梧州港登船的廉梧新军第三师前来接收,该师是从北边的贺县撤回的,在梧州领取作战物资后就会登船东下,执行“秘密任务”。至于贺县的防务,则由原驻容县的梧州守备团两千人北上接管。
据战前情报,这座县城内大概有近万兵马,而第八混成团(缺一营)在这边的部队不过四千,击败敌军不是问题,但要想全部抓住就有点困难了。最好的办法,还是等廉梧新军第二师7500人也抵达后,再行围攻。不过蓝大团长对李保义手底下那帮子明军太蔑视了,根本看不上他们那“黄豆般大小的战斗力”,决意直接进攻。
至于23营,则在刚刚占领的德庆州城内收拾烂摊子。是的,这座城市是被攻下的,东岸人开了火,对面的明军也开了火。不过整场战斗只持续了半个小时,守城的明军游击将军就被人割下了脑袋,全军投降。
不过在发起总攻前,他到底还是考虑了一些事情,把24营4个步兵连单独抽调了起来,一边两个,分左右两翼包抄过去,试图截断府城内诸人退路。另外,骑兵营550骑也在外围警惕着,虽然这边的地理环境不利驱驰,但他们依然找好了出发阵地,准备随时给予出逃的敌人雷霆一击,打乱其建制指挥,令其失去反抗能力。
目前的第八混成团,主力已经抵达了高要县周边。团长蓝锋带着22营及团直属部队三千人正在喊话,要求李保义投降,东岸政府会保护他们这个政治集团所有人的安全。他们甚至可以带着家财离开广东,前往马来亚、吕宋生活,不会有任何人敢于阻拦。
下午两点,就在高要县城外的喊话刚刚结束,城内诸人没有任何回应时,第八炮兵营的135毫米大炮终于发言了,一发威力强大的特种弹高速旋转着飞出了炮膛,带着死亡的呼啸直朝高要县砸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翼包抄的24营步兵们也控制了几处山间汛地,截断了肇庆的部分对外交通。而在更北方,从怀集县出发的保安团一千官兵坐着小火轮,兵不血刃拿下了广宁县,进一步封闭了这个大包围圈的口子。
这里是一处山间汛地,由一位把总带着不到两百人守卫着,枪只有百条上下,剩下的都是冷兵器,炮一门没有,典型的冷热兵器混编的旧军,战斗力相当有限。在第八混成团登陆之后,他们战战兢兢,既不敢抵抗,也不敢投降,僵在了那里,结果被吴连长带着部队上来直接缴了械——对他们这些当兵吃饭的人而言,反倒是一种解脱了。
李保义,基本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把他们械都缴了,然后关押起来,听候发落。”1710年1月10日,高要县西北的一处山间哨所内,陆军第24营的吴勉中尉对着面前的一大堆明军官兵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