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失控的局面
“是的,也许我们该等等,明年来的时候再打听一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了。”小克利福德也笑着说道。
“我大清”最近真的取得一些胜利了,如果把西川吴三桂的战绩也算在头上的话。
佟国维使团此番前往莫斯科,带了不少礼物及用满、蒙、俄三语写成的康熙国书,打算递交给俄国阿历克谢沙皇,主要用意还是为了加强两国关系,以便共同对付在远东阿穆尔河一带日渐崛起的东岸人,解除双方的心头大患。至于其他的一些贸易之类的事情,都是末枝小节了,不值一说。
而且,在重庆府一带吴三桂心腹夏国相抵挡顺军左营也颇有些吃力,目前已经连吃两场败仗。相信若不是陕甘绿营副将赵良栋急率万余精兵驰援的话,这会全府糜烂已是大概率事件,那样整个东川的大门也洞开了,吴三桂腹背受敌之下,局面还要更加糟糕。
啊,对了!满清朝廷意欲和俄国人加强关系,同样有共同压制、对付准噶尔蒙古的意思。要知道,这个草原帝国地域广阔,人口也相当不少,战斗力更是不用多说,非常强。俄罗斯人在中亚一带屡受其侵害,一直处于下风,目前仅靠托博尔斯克这个据点城市勉力支撑,他们是做梦都想与人联手对付准噶尔蒙古。
但考虑到现在是非常时刻——老吴大军已经出动年余,物资、人员消耗不小,已是骑虎难下之势——急切间与清廷也不好翻脸,因此最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谁让如今清廷在汉中、广元一带驻有满蒙八旗和精锐的陕甘绿营呢,这可是捏着吴三桂的要害啊!
而清廷呢,虽然目前尚未受到多大的直接侵扰,但准噶尔渗透蒙古各部的努力却一直没有停止过,这就犯了清廷的大忌了!要知道,满蒙一体向来是清廷的国策,打黄台吉时代便严格确立了起来,并要求后代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政策。结果如今卫拉特蒙古竟然打起了渗透、拉拢其余蒙古诸部并一统草原的主意——虽然目前看起来还不明显,仅仅是有了个苗头——这将满清朝廷置于何处?所以,清廷现在对准噶尔蒙古当真也是神烦得很,这会派使者出使莫斯科,与俄国商讨联手挤压、对付这些草原人,也就很正常了。
当然了,于成龙的慰问也仅止于此了。当吴三桂说起连日征战,将士们的伤亡抚恤开支较大、器械损坏颇多,急需补充时,于成龙也仅仅答应就近从陕西府库中调拨一部分送来川中。至于说吴三桂重点提及的火炮——从英国东印度公司采购的铁炮,其中颇有一些昂贵的长身管重炮,清廷将其长途转运到四川,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抚恤赏银,于成龙就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了,这令吴三桂感到很不快,不过却也没任何办法。攻打南明这事,一个巴掌拍不响,至少他吴某人对此也是极为热衷的,只不过如今打到半途,清廷说好支持的物资供给又开始打折扣了,虽然早有这个心理准备,但非常不爽也是肯定的了。
所以说,在目前的国际框架下,满清、俄罗斯这两大帝国其实还真的挺有共同语言的。双方有共同的敌人准噶尔蒙古、东岸人,有良好的贸易基础,再加上体制类似,因此合流也是在所难免的,虽然不知道他们的这种所谓合流到底能持续多久。
不过即便如此,目前吴三桂的大军仍然在贵州一带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并且控制了北部的很多府县,招降了一批墙头草般的土司,实力并未损耗太多。清廷见到这样的状况自然也是大喜过望,刚刚从震后水灾中渐渐恢复过来满清朝廷,派了邻近的汉中府知府于成龙充当钦差特使前往川中,对从前线返回的吴三桂温言抚慰,并很是赏赐了一些珍奇珠宝、名爵虚衔,以示朝廷对其的看重。
“俄罗斯和清帝国的联合,要对付的也只能是东岸人了。”马丁闻言幸灾乐祸地一笑,说道:“事实上东岸人霸占了中国贸易这么久,态度还这么蛮横,我们、葡萄牙人、荷兰人早就不满了,这次满清和俄罗斯互派使团、加强联系的举动,我只能说是好事,大好事!哈哈,想看东岸人笑话的可并不止我们一家。”
从1670年年中开始,接到从陕甘辛苦转运而来的一批重型火炮支援后,吴三桂的主力大军颇是扫平了一些贵阳外围的城寨、堡垒,一度断绝了城中和外界的物资交通渠道,看到了攻克贵阳城的希望。若不是李定国在曲靖府再次取得大捷,重创吴三桂麾下大将马宝主力,并反攻入川南的话,估计这会贵阳城已经被破了,孙可望、刘文秀等人也早已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