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亚松森攻防战(三)
算了,该迎接最后的时刻了。佩德罗已经把家人送到了亚松森,但他不想走,他想看着这里的一切,于是留下下来,为坚守兰巴雷的西班牙士兵筹措食水、药品和役畜。
炮长是被己方误伤的。当时一名士兵在搬运特种弹时引起了爆炸,爆炸引燃了邻近的几个火药桶,产生了一连串的剧烈殉爆,造成大量伤亡的同时,也让这位离得颇远的炮长额头被碎木屑击中。还好,伤势不严重,还可以继续战斗。
南边响起了激烈的枪声。佩德罗拎起了一把几乎和他年纪差不多的火绳枪,带着几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兵,缓缓走出了议会。
“连长,炮筒烫得厉害,该歇一歇了。”一名炮长跑了过来,脸上满是硝烟,额头上还缠着一圈绷带,隐隐有血迹渗出。
“这或许是最后一次战斗……”佩德罗扭过头来,朝几位手下笑道。但他话未说完,却见身后的几位孩子表情惊恐,仿佛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般。
从三四天前开始,兰巴雷小镇几乎逃出去了两千余人。富者大车小车,贫者两手空空,人流滚滚,车水马龙,就如那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向亚松森这片最后的乐土迁徙而去。
厂领导面对如此形势,不得不向战时主管的计划生产管理委员会申请,将1704年本应上交的利润留下来,用于生产线的扩充。不仅仅是炮弹生产线,同时也包括枪管、炮管等产品生产线的扩充。另外,厂里的机床、液压机、冶炼坩埚、轧制设备等也需要改造或添置,总之一连串用钱的地方。
只是,亚松森真的是乐土吗?佩德罗咧嘴笑了笑,东岸人胃口这么大,怎么可能半途而废放过这座繁华的大城市呢?东岸人有句话叫“人离乡贱”,佩德罗觉得很有道理。去了亚松森,富人还好,能生活下去,但普通人怎么办?怕不是到最后,为了混口饭吃,男人充军,女人卖身,凄惨度日。
而在战争爆发前夕,他们的第二个特种弹生产车间也开始了调试生产,目前已经达到了设计产能的60%。说实话这效率非常不错了,奈何前线仍然不够用,这尼玛都是把炮弹当饭吃的吗?
何必呢?何苦呢?
在他的指挥下,一发发炮弹越过天空,呼啸着砸在敌人的阵地上,然后掀起一阵剧烈的爆炸。爆炸中,往往有大量碎石瓦砾和残肢断臂飞起,然后狠狠地砸在地上。
佩德罗若有所悟,但很快就眼前一黑,身体像一块破布般被抛上了天空,然后重重摔下。
“开炮!开炮!我要看到所有西班牙人在我们的炮火下瑟瑟发抖!”一名炮兵指挥官脱掉了上衣,光着膀子怒吼道。
“这炮打得真准!”佩德罗最后的意识很快就随着硝烟飘散。他的结局,或许也是兰巴雷这座小镇命运最好的写照。
接到消息的北方兵工厂压力山大。他们的特种弹生产车间已经24小时满负荷运转了,夜晚时整个车间灯火通明,源源不断地将各种口径的炮弹生产出来,然后用厂内铁路运至码头,再由近海小火轮转运至前线。
镇外响起了尖利的炮弹呼啸声。佩德罗知道,东岸人又要进攻了。以如今城里不足四百人的守军数量,即便加上志愿参战的五百多名瓜拉尼印第安人,也不是东岸人的对手。火药、炮弹奇缺的他们能抵抗到夜晚暮色降临,就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没办法,这就是缺乏经验的后果。事实上,后勤部门的军官此刻也十分惊讶,为何塞满了几个仓库的炮弹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就被打光了。东岸人从来没打过如此耗费弹药的战争,所有后勤军官都焦头烂额,一边指责着前线的战斗主官们浪费火力,一边疯狂地拍发电报,要求后方运输更多的炮弹及替换炮管过来。
亚松森也不会有援兵过来了。昨天曾经来过一支车队,给兰巴雷输送补给品,结果被东岸人的气球队看到,半路就炸了个七零八落。晚上亚松森方面又组织了一次增援,但东岸人整夜打炮,也不怕浪费弹药,又炸死炸伤了不少,最终只来了六十多个民兵以及少许枪械、弹丸,杯水车薪,没得鸟用。
但无论如何,东岸炮兵遭受了相当的损失。再加上连日苦战,不少大炮被损毁,特种弹也打得所剩无几,炮兵的威力大不如前。团长彭博提到过的补充炮弹及炮筒则遥遥不见踪影,运输的船只指不定还在巴拉圭河甚至是巴拉那河上浪着呢,让人恼火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