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富得流油
和气生财,和气生财啊!
吃下这几块地和百万人口之后,东岸人会帮忙规划一下当地的经济,东非运输公司也会过来考察,签署农产品和手工制品的采购合同,进一步给巴吉输血。当然,或许东非运输公司也会大获其利,但互利互惠嘛,正常。
这其实也得益于新华夏岛较为开放的风气。这个地方的商业氛围是真的太浓厚了,年轻人不以读书受教育为荣,也不怎么喜欢种地或进工厂,而是挖空心思想办法做生意。社会舆论支持这种行为,人们以经商致富为荣,东非运输公司这样一家股份制国营企业居然也能有这么高的盈利,确实挺让人吃惊。
另外,在西面的印度河流域,乔杜里所部也在快速扩张着。因为是军官世家出身,手底下有一个不错的团队,故即便一开始兵少,但在东岸人源源不断的贷款支持下,乔杜里所部的发展十分之迅猛。目前,他们已经攻下了重镇木尔坦,并以之为首府,全力扫荡周围富饶的农业区,势头十分之猛。
与之相比,东非运输公司就纯粹多了。虽然这也是一家官办企业,但本土股份(南海集团、交通部持有)已经不占大头,新华夏开拓队、新华县政府这类本地股东也不管日常经营,只管坐收股息,给予了东非公司管理层全权。
很不幸,乔杜里的高歌猛进吸引了德里苏丹的目光。拥有重大意义的木尔坦的丢失,更是让他暴跳如雷。据不可靠的小道消息,苏丹已经在与手下们商议,是否从旁遮普战场上抽调部分人马,前去收复木尔坦。东岸人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受此刺激,第乌管委会的孙主任签署了第二道军事调令,将果阿守备团、第乌守备二团装船运往佛渡港,随时应对局势的变化。如有必要,这两支全副武装的预备役部队将直接北上木尔坦,协助乔杜里进行战斗。
其实也不奇怪,这家公司在1713年的生意创了历史新高,即便刨去各种乱七八糟的捐赠、摊派及经营成本,纯利还有270万圆之巨。说真的,这个利润即便放在东岸国内,估计也没几家能比了。南海集团之类,虽然营收额远超东非运输公司,但不知道怎么整的,成本也高上天,利润一年也就两百万上下的样子。而且随着这家企业越来越臃肿,承担的非经营性任务越来越多,这个利润还有可能继续下滑。说白了,那就不是一家纯粹的企业,加在它身上的东西太多太多。
不过呢,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最好还是不要动兵。目前他们也派出了一个使团前往德里,打算为乔杜里谋取一个稳定的身份,总督也好、将军也罢,总之明面上被朝廷招安就是了。这个时候与德里朝廷交恶乃至爆发战争,得利的只会是马拉塔高原上的那帮愈战愈勇的叛军,锡克人大概也能缓一口气,对双方都没好处嘛。
航运大厦可并不止这么一座七层的大楼,事实上占地面积极广,包括仓库、广场、花园等附属设施,装修也非常精美,富丽堂皇的,尤其是一、二两楼东非运输公司自用的地方,与其说是办公室,不如说是宫廷,凸显了这家公司的豪富。
事情还是有一定操作性的。德里朝廷对东岸的武器有相当程度的依赖——事实上各路军阀都很依赖,这就是垄断的好处了——只要给大家一个都过得去的台阶下,并不是没有和平解决的可能性。
“孙主任,这是新落成的航运大厦,科钦县的地标建筑,总耗资二十万圆,业主是东非运输公司。共七层,装修异常精美,房间众多,满足东非公司需求之余还可对外出租。”1714年3月24日,科钦港码头商业区的航运大厦外,一名年轻的科员正在向第乌管委会主任孙刚介绍刚刚完工的商业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