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4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二)

第14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首先第一重点建设的目标自然还是新华堡的城墙和城外的水泥窑了。城墙一天不完工,殖民地的居民便一天没有安全感;而水泥窑的建设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今后接踵而至的大量建设工程无一不会用到大量的水泥。

“再看这篇文章,工商部的简讯。”刘昂将内参翻到另一面,继续说道:“工商部乐观地预计,1640年度军工行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另一极。全年共销售出去了十艘战舰以及大量陆军装备,净利润超过了35万元。对了,还有部分销往奥斯曼帝国的棉布、呢绒和皮具,总利润大约20万元出头的样子。再加上出口拉普拉塔、秘鲁、查尔卡斯、新西班牙以及葡属安哥拉等地的纺织品、建材、五金制品、蜂窝煤、精煤等商品的利润,全年工业品出口总利润大概将将达到130万元的样子。不过,这个数字只是理论值。实际上很多账都还没回过来,比如奥斯曼人还只支付了一半的造舰费用。而且剩下的造舰费用他们将不会支付现金,取而代之的将是大量矿产、羊毛、牲畜和奴隶。我听财政部的一位同僚讲,为了支付葡萄牙人的这笔巨额移民费用,财政部又紧急向巴西人以年息两分的利息贷了五万元的款子,这才勉强渡过了难关。目前国内经济建设、军队维持费和政府行政官员的薪资全靠国内税收和科洛尼亚城的贸易收入维持着。”

其次便是椰树溪水库附近耕地的开垦以及灌溉网络的建设。这些一天不弄好,新华夏殖民地便一天无法得到稳定的粮食来源,毕竟千里迢迢从南非往这边运粮其实是一件很不经济的事情,尤其是在国内海上运力还十分紧张的现在。而且这也很不安全,这意味着殖民地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一旦被人掐断海上交通线,那么很可能就会出大乱子。

看到史钦杰有些愣怔的样子,刘昂理解地笑了笑,然后从兜里摸出了一份《真理报》内参,翻到了一片文章,然后说道:“这是今年下半年的时候《真理报》向我国驻波尔多全权代表许信的约稿。在这片文章中,许信认为得益于多年的商务拓展和日趋广泛的人脉关系,华夏东岸共和国的纺织品如今在法兰西尤其是其中南部一些省份的销售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态势,预计1640年全年法兰西(以波尔多为销售中心)、托斯卡纳(以佛罗伦萨为销售中心)两大销售地的总销售量将突破四十万匹。其中,白棉布占九成,染色布和印花布历史性地首次占到了一成。白棉布我们每匹赚一元,染色布每匹赚三元,营业利润达到了50万元。即使去掉一些运费、机器折旧、打点法国海关、巡逻海军官员们的费用,净利润依然维持在45万元以上。”

第三件事自然就是需要加大对伐木营地的投入,争取将木材产量大幅度提高起来,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优质船材和高档家具用木材的需求。当然了,木材烘干窑和木材加工厂的建设也刻不容缓,毕竟砍下来那么多树,这加工处理能力也得同步跟上啊。除了这两家之外,整个殖民地内“技术含量”最高的造船厂的建设就更是重中之重了,在史钦杰的计划中,这造船业以后可是能够成为新华夏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啊。

“110万……”史钦杰听到这个数字也有些晕,去年东岸共和国的财政收入是多少他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绝对没有110万,而且应该还差了老大一截。

除了以上这些事,其他的一些项目和工程的重要性便一下子都降低了许多。比如椰子的采摘与深加工、水泥永固码头的建设、疏港公路的建设、城内房屋的建设等等,这些都已经不再成为史钦杰首要关注的重点了。也许等到将来人手充足有余力的时候,他会分派一些人手来专门跟进这些项目,但是现在不行。

“这个事情有点复杂了,我也是听人说的。”刘昂说道:“是这样的,你知道的,之前我们不是要求葡萄牙人加大运输明人来东岸的力度吗?这不,今年葡萄牙人一下子搞了个大船队,一口气运了2500明人和500名朝鲜、日本人过来,好家伙,最后一算总价110万元!”

思路统一后,接下来事情就好办了。这里的几个主要负责人都是实干家,大家也没什么废话,散了会后便各自找人去干自己分管的项目去了。

“咦,对了,执委会为何突然决定要加快新华夏殖民地的建设进度?”兴奋了半天的史钦杰此刻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便问道:“还这么突然,搞得好像很急的样子。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