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66章 阿穆尔河新气象(二)

第166章 阿穆尔河新气象(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新来的廖司令事情就是多,刚来才第二天呢,就带着一支队伍向西跑到了阿姆贡河一带,先是检查了一下恒衮乡的发展,会见了包括巴尔金家族在内的大量亲东岸头领,与他们谈笑风生后送了些烈酒当礼物,宾主可谓尽欢。

因此,征服、归化这些土人,扩大东岸人在外东北(这里除了俄罗斯人外再无任何上的了台面的竞争对手)的地盘及影响力,刻不容缓!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明明白白的现实。

“台湾银行应对考察队供应各种储备、商品、武器和建筑材料,一应物资均由船运输至乌第河口,调拨二十名步兵随船,其薪饷亦由台湾银行暂时拨付。如果在有了上述支出的情况下,台湾银行在三年期间内因贸易而亏损,则政府根据公司提供的核算账单予以补偿,此项补偿至多不会超过五千银元……”台湾银行驻庙街经理韩钱拿着一份黑水开拓队签发的通知书,黑着脸不知道说什么好。

下属们花了几个小时就准备好了各类商品,而韩钱则简单地吃了一顿荞麦面当午餐,临走前又从抽屉里拿出了几瓶黑水紧俏物资——产自南非的河中大曲——然后便匆匆登上了一艘看起来破破烂烂的35吨级旧火轮。

廖逍遥来此视察后,又加了一条,要求每个村庄以后每天都要举行升降旗仪式,并且要让土人们都来参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他们的归属感。同时也要向他们告知,东岸人并不像满洲人或俄罗斯人那样暴虐,他们并不想奴役任何人,相反是要保护他们免受暴力侵犯,并且不会强制干涉他们的风俗习惯,不想将与他们传统格格不入的东西强加到他们头上,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当地居民最好还是将自己的小孩派到恒衮乡去上上课,认认字,这对他们以后的前途有莫大的好处。

“算了,与荷兰红毛的贸易还是绕不开黑水开拓队的,而且廖司令也给了我们新占领区的贸易特权,那么还犹豫什么呢?得,这趟我亲自去。”想到这里,韩钱便喊来了几名干练的下属,让他们即刻去码头货栈上准备物资,包括但不限于名单上的一应商品,谁知道去了那边会发生什么呢,多准备些东西总不会错的。

廖逍遥一行人还与五个村庄的居民(还有大量闻讯赶来看稀奇的居住在附近的山丹人)进行了多次开诚布公的交谈,他们畅谈了山里的生活、俄罗斯人的动静、流经附近的各条河流、乘坐雪橇或船只的路线,以及旅行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

据说廖司令在视察完阿姆贡河流域之后,便派人快马传信,要求台湾银行经理韩钱立刻为即将成立的考察队提供一应给养,考察队近期就要出发,至于那五个村庄的移民,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干脆把新来的那些印度人送过去算了,一个村庄塞一百人,先把这些据点巩固了再说。阿姆贡河,东岸人是必定要牢牢控制在手中的,这不以当地土人的意志为转移。

诚然,费雅喀人提供的资料都是粗陋的、难以理解的,比如他们在表达两个地点间的距离时,就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而只会用炭块在木板上画几条杠杠,表示骑马/鹿、坐雪橇或划船到某处需要在途中睡几夜。至于两个地点间的风土人情、有何特产、天气如何、有哪个部族居住则一概不知,或者他们知道但无法详细表述出来,这使得廖逍遥仰天长叹的同时,也愈发认识到了教化这些土人的重要性。这些人,勇则勇矣,但文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在是过于低下了。

当然其更大的意义还是在于调兵及调运物资方便,毕竟阿姆贡河是阿穆尔河下游最大的支流,通航距离较远,东岸人搞定了干流,现在也是时候通过支流辐射更大范围、统治更多人口了。阿姆贡河条件这么好,且有这么些年来设立的五个村庄做支点,不好好利用确实是可惜了。目前唯一可虑的,大概就是这五个农业村庄的人口实在太少,平均一地才二十户左右,简直少得可怜,未来还是得做好移民工作,不然这些村庄就谈不上什么有效支点,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征税哨所罢了,效用有限。

1663年8月23日,廖逍遥带着随从、护兵及在各部落挑选的勇士两百余人纵马驰回了庙街港,然后没多耽搁,立刻将队伍分成两拨,一拨乘坐一艘海军炮艇从海路前往乌第湾,另一拨从陆地上沿着邮政驿道经顺义乡、汉堡乡一带朝乌第河口驰去,双方将最终在那里汇合,然后共同沿着乌第河上行,宣扬国威的同时也尝试着归化当地土人,以使其纳入东岸人的统治体系之中。

而在视察完这里后,他不顾恒衮乡上下的劝阻,执意带着人沿河西进,一路行走了两百多公里,视察了东岸人设在这里的总计五个农业村庄(以种植黑麦为主,渔猎、放牧为辅),同时表示后面庙街县交通局会采购几艘内河船只到恒衮乡交通所放着,专门跑阿姆贡河中下游一带的河运,争取早日将这里与县里的核心地区联系起来,使本地的人民安享更多、更大的生活便利。

这些费雅喀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人数还很是不少,战斗力又强,不是很怕死,你不去招募、归化。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被俄罗斯人拉拢走。而同样的,你把他们拉走了,那么当那些西伯利亚哥萨克再度重返此地时,便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以至于寸步难行。无他,当那些村子里都升起了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国旗,村民们都有了强弓硬弩、铁甲钢刀甚至火枪保护自己安全的时候,哥萨克们可能再无法像当初那样随意杀戮、征服这些人了,一旦硬来,他们的伤亡将成倍增加,这是兵力稀少的他们的最大软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