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555章 乡间漫谈(五)

第555章 乡间漫谈(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套组合拳一下来,相信应该可以让黑水的钢铁、煤炭、造船、机械、建材等产业喘一口气。白玉堂对此自然没什么异议,他很爽快地放弃了原本的打算,同意了巡视组的建议。而且,巡视组还给了他一个甜头,就是本土打算帮助库页岛建立一套纯碱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从平安县的北方化工厂拆过来的,他们已经淘汰了这种不安全、不健康、不环保的老旧生产线,直接以五千块的价格甩给了黑水管委会,但要他们自己出钱负责拆卸、运输及后续的安装、调试。

就比如眼前的大泊港,十个最大的海产品批发商有七个是山东人,浙江渔民捕来的鱼若是不想烂掉的话,就只能卖给他们,长期下来自然积攒了不少怨气。

白玉堂对此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纯碱这种商品,在化工产业几近于零的远东地区可是抢手货,玻璃、纺织、炼钢、建材、肥皂、印染、军工哪个行业用不到?需求量那是非常之大的。以前他们是靠进口盐湖的天然纯碱,现在可以自己生产了,自然非常开心。这可是一个大财源呢,对于谷物、水果、香料、茶叶、咖啡、药材、盐及其他生活用品需要大量进口的黑水管委会来说,这是平衡贸易支出的重要手段,是中央的爱护,让他们免于陷入财政困境。

地域矛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痼疾。尤其在这个年代,人口流动不充分,人们的乡籍、省籍观念严重,对外地人较为警惕。而库页岛早期的移民多是山东登、莱及青、济诸府逃难百姓,占了先发优势,在这生根发芽多年,控制了绝大部分社会资源。隔壁的北海道岛也大差不离,当地青州移民最先来,且数量不少,占了上风。这样的话,后来的浙江移民日子自然就不是太好过了,虽然他们较为精明,但在若无若无的打压之下,依然有点艰难。

当然上头也说了,要解决黑水管委会收支状况不佳的难题,除了靠出口重工业产品外,立足本地优势发展部分轻工业,也是途径之一。像这位胖子商人家的海产品加工厂就是重点产业,库页岛附近的渔业资源太丰富了,这一点不加以利用是不可饶恕的。这个岛有一千多条河流,淡水鱼数量众多,其最出名的鲟鱼、鳇鱼就产量极大,且肉质细嫩,在南方市场不小。只可惜南方人还不太习惯吃鱼子酱,不然这也是一项大有可图的产业。

周围几位看热闹的船工们闻言哈哈大笑。他们手里拿着啤酒瓶,一边痛饮一边看笑话。这些人基本都是同乡,即便不全是宁绍的,也多是浙江人——比如来自南边明国傀儡政权辖区的温台人——对于山东佬把持着的渔业市场早就不满了,双方关系并不和睦。

海鱼的情况就更不用多少了。千岛群岛渔场就在旁边,冷暖流交汇造就了世界第一大渔场,只可惜这里的人有些少,捕的鱼还不够多,不然妥妥能发展成最大的产业。另外,鹿茸、人参、毛皮产业也要加大投资,鲸制品行业这些年发展得不错,但同样受限于人手问题,没有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大规模工业化造纸已经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以后都将是重点努力的方向。

“帮帮忙哦,宋老板,这是台湾岛的春种秋刀鱼。想要大个,得去北边捕秋种,还没到时候呢。”船老大嘴里宇宙牌香烟,操着一口浓重的宁波口音说道。他根本不担心船舱里的这批鱼卖不出去,作为黑水管委会辖区最大的城市,拥有两万余城市居民的大泊港的消费能力还是很强的,更别提周边乡镇及更北面的南库县等地,都是人烟稠密的粮仓之地,百姓并不贫穷,每年都消费大量海产品。

但说一千道一万,这些都需要人手啊。别看黑水管委会辖区广阔,北至勘察加半岛,南抵北海道,跨度非常大,但这些地方都是些荒无人烟的所在。没有足够的人手,当地的自然资源就只能继续沉睡。那么问题来了,去哪里弄人呢?

“今年的秋刀鱼怎么这么小?”1696年6月3日,大泊港内一处渔业码头内,一名大腹便便的商人看着船舱里大小不一的渔获,皱着眉头问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