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南海(二)
煤炭、木材、蔗糖、烟草、胡椒、粮食,基本上就是目前台北府出口创汇的几大拳头产品,每年都能为郑氏带来极大的收入。郑克臧也没有想到,当年他父亲没有太过重视的台湾岛,竟然在他手里能够成为一个了不得的聚宝盆。现在郑氏是愈发重视这座岛屿了,几乎每年都要从福建各府县招募无地贫民,出海前往台北定居垦殖,以将当地的事业做大做强,为他带来更多的收入。
东岸人在台湾的投资还是相当不小的,首当其冲的便是两矿,即基隆的金矿和煤矿。金矿由台湾银行直营,郑氏插不了手,采集出来的黄金就地冶炼,然后等待海军船只过来装运,输送到东岸本土。当然东岸人每年也给郑家两万元的“金矿使用费”,另外还招收了一些郑氏的人到矿上、厂里学习技术,算是帮他们培养一些人才了。
当然了,台湾岛带来的巨额收入,郑克臧除了将少数纳入自己口袋外,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工业之中。他与广州那位贪财如命的李元皓不同,知道工业对于福建的重要性,这或许和他的家族是出身海商有关。
当然在台北当知府,也不意味着郑克臧不重视他。毕竟这里是他的龙兴之地,当世子时就在此经营,现在当上了延平郡王,是福建全省之主,对台北府也没有放下。因此,陈梦熊能到台北府当知府,说实话也是挺受器重的,尤其是他还要负责与东岸人交涉,这就更是权责重大了。
郑克臧在马尾建立了枪炮局和船政局,高薪聘请了大量西洋、东岸技师,同时也进口了许多机器设备,用来生产枪炮、甲具乃至现代化的武装船只。甚至于,他还在摸索该如何兴建一座现代化的铁厂,并且写信请求了东岸人的帮助,虽然最后被拒绝了。
作为郑氏元老陈永华的次子,同时也是现任大明进士——此君年轻时曾游历昆明,参加过一次科考,高中进士,担任一段时间的翰林院编修后又挂冠离去——陈梦球无论是出身、功名还是实务,都相当不错了。他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脾气过于急躁,苛待下属不说,有时候甚至还忤逆上司,不然的话也不至于现在还是一个台北知府,早就是常伴郑克臧左右的重臣了,就像他的兄长陈梦纬一样。
郑克臧也没有把目光都专注在重工业上。事实上他也在想办法把福建的制茶产业做大做强,这是他那个小小的割据政权的另一项重要收入。托东岸人的福,如今欧洲及新大陆饮茶之风甚浓,茶叶销量年年都在创新高,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了。福建的武夷绿茶本就十分有名,几十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在大量采购,郑克臧没理由不大力发展这项产业。为此,他也想办法从东岸进口机器设备,重点发展制茶产业,以期将来能够给自己创造更大的利润。
陈梦球是郑克臧任命的台北知府,总管郑氏台湾的台北、竹堑、基隆、平南四县,同时也负责与东岸人的台湾银行交涉,拥有一定的权限。
福建郑氏不是传统士大夫家庭出身,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也许福建的工商业在他这么一通猛如虎的操作之下,未来会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也说不定呢。
“什么?机器又弄坏了?”台北府台北县,陈梦球猛地从躺椅上坐起,顾不得外头依然毒辣的太阳,抓起蒲扇就往外走。在他身后,除了四名执刀挎枪的护兵外,还有一位青衫小厮一颠一颠地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