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波尔多风云(四)
四磅炮、六磅炮以及八磅炮这些陆军野战轻型炮是东岸共和国贸易部经久不衰的出口商品豪门军婚。这种经由俄国人使用而在斯摩棱斯克战争中大放异彩的火炮的名气如今开始蔓延到莱茵兰与法兰西地区,帕斯奎尔家族一次便采购了二十多门火炮。除了这些火炮之外,剩下的是军工出口“老三样”里的另外两样:军刀和盔甲。
①苏丹亲兵:土耳其苏丹在信仰基督教的村落内挑选10岁以下的孩子,加以多年的教育与训练。成年后,他们作战勇猛、意志顽强,成为了苏丹手中最为可靠的一股力量,苏丹挑选官员一般也优先从他们中挑选。
6月上旬,装载着大量东岸商品的“蝴蝶”号商船缓缓停靠在了波尔多码头。为了保密,帕斯奎尔家族直接从乡下庄园内派出了大批农奴到码头上卸货。
“许,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你们生产棉布的速度还是所生产出来的棉布的品质,都足以让其他人感到吃惊。”朱利安转头望向许信,眨巴着眼睛说道:“三个月生产出了超过两万匹棉布,质量还是那么一如既往地稳定,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你也帮了我的大忙了!”朱利安用嘴努了努面前正在大量装卸的棉布,笑着说道:“每年几万匹棉布,既能赚不少钱,顺便还能恶心下路德维格那个讨厌的犹太吸血鬼,实在没有任何别的事再能令我感到愉悦了。”
许信和朱利安站在仓库一角,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两人又聊了一番,然后便离开了仓库。而在此时的商站内,外交部的代表孙波正一边整理行装,一边和新来的几名国家情报总局的工作人员办理交接。一共六名情报总局的特务被执委会派遣了过来,他们将负责在波尔多建立一个稳固的情报搜集站。
此时在这间仓库内,大群雇工们正将一个个松木箱子撬开,然后将箱子内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白色棉布整理出来,放到货架上。整个过程中没有人说话,仓库内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和杂乱的脚步声。
按照计划,孙波将在明天搭乘帕斯奎尔家族的‘夜莺’号武装帆船返回东方港。与他一起同行的,还有73名搜罗来的年龄在12岁以下的小孩。
被打磨得光滑无比的木箱子散发着松木特有的清香,帕斯奎尔家族的农奴们在上级的指挥下快速地将这些箱子转移到停靠在大船旁边的许多小船上,然后这些小船便以飞快的速度离开码头,沿着纵横的港汊驶进了一间用大块条石砌成沿河仓库内,这是他们家族纺织工场的仓库。
许信等人为了得到他们总共才花费了不到十法郎的费用,而对于这些孩子们的未来,他们早已有了充分的规划:那便是学习、劳动和训练。通过不间断地灌输穿越众的思维方式、文化以及价值观,再辅之以系统的文化教育及各类技能的长期训练、学习,使之成为穿越众手中最为可靠、对东岸共和国最为忠诚的一股力量。
除此之外,“蝴蝶”号船舱内还装载了250吨土豆和一些皮毛。当然,这些货物都不是帕斯奎尔家族所关注的焦点,他们的目光集中在船舱内另外一些叠放得整整齐齐的木箱子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和目前在定远陆军军官学校及航海学校中学习的半大孩子们区别并不大;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他们在东岸共和国境内无依无靠,唯一亲近的对象便是穿越众。因此,他们的忠诚心必然是最高的。在经过多年的学习毕业以后,他们很可能便会走入民政与军队各个部门,成为穿越众掌控国家的基本盘,成为执委会版本的“苏丹亲兵”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