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开化港
天气冷没关系,也就第一代人适应艰难,当他们的孩子在那出生并长大后,基本上已经完全适应环境了。最主要的,当地机会多啊!人口少,地方大,物产丰富,竞争——呃,真的有竞争吗?普通一个宁波人,只要头脑不是太笨,去当地靠收皮货、山野货、粮食、木材、海产品什么的,不出十年,就能攒下一笔不小的家业,然后买地、建屋,舒舒服服生活下来,不比在宁绍十五县与三百万人一起内卷强多了么?
我们不得不把队伍里那几十名俄罗斯俘虏单独拎出来谈一谈。事实上在开化港(马加丹)遇到俄罗斯人,东岸人也挺意外的。因为根据之前掌握的情报,鄂霍次克海沿岸,俄罗斯人就只有亚扬堡一个据点,开化港这边的人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还在这建了个设施俱全的过冬营地?不过也没关系,直接打就是了,这个地方没准备让给俄罗斯人,他们还是收起自己的贪婪吧。
开化港这边目前确实啥也没有。但只要满蒙开拓队和台湾银行有决心,有毅力,花血本投资一番,总能搞出个模样来的。实在没钱的话,以金矿做抵押,吸引宁绍淤积的资本过来投资,也是可以考虑的事情。定海高端会所里的有钱老爷们,整日里讨论的就是去哪里投资,只要台湾银行出面牵头,弄点钱过来轻而易举,房子、码头、公路、铁路、工厂、商社什么的,还不是轻而易举?
但就是在这样一种天寒地冻的情况下,依然有人在干活,开采金矿,砍伐树木什么的。干这些活的有部分是朝鲜人,大概六七百的样子,还有三四百当地的土人或俄罗斯俘虏。他们穿着棉大衣,戴着手套,在七八十名日本浪人的监督下,干着这些粗重的活计,以便在傍晚返回自己居住的小木屋前,能够领取到足够的食物。
而当城市的各项生活设施完备时,开化港基本上就具备吸引别人过来定居的本钱了。要知道,就连黑瞎子港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如今都住着数百宁绍人,开办着一些船舶修理厂、皮革加工厂(鲸皮、海兽皮为原料)、油厂(鲸油、海豹油)、海产品罐头厂、木材厂等等,生活轻松、闲适,没事时泡泡温泉,冬天港内也不封冻,根本没想象中那么冷,除了有些冷清、寂寞以外,那地方真没什么不好的。
这会是下午一点左右,差不多已经是一天中最暖和的时候,但气温依然徘徊在零下五度左右。加上呼呼的海风,体感温度远远不止这么点,直让人有种冻入骨髓的寒意。
韩九华对吸引外来移民比较有信心。朝鲜人来过客,几年劳务合同完成后是要回家的——即便不愿意走也要赶你走——日本人倒是不错的补充,吃不饱饭的浪人家庭也愿意来,但不宜过多,因此通过黄金这种财富来吸引宁绍、登莱的人口,是一条可行之策。
厚厚的积雪已经被清理完毕,但唯一一条通往码头的土路上,依然结着厚厚的冰层。雪落在上面,被人、畜踩踏,车辆重压后,已经形成了一层厚厚的雪壳,一不留神就会滑倒。
鄂霍次克海的渔产这么丰富,岸上黄金、森林、动物遍地,发财的机会随处可见,聪明人都不需要看到他们在定海、胶州打的广告,就该麻利地收拾东西过来了。登莱、宁绍的无地年轻人,这是你们改变命运的一次极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了。当然你们错过了也没关系,这是你们的损失,实在不行,清国、顺国、明国那边还有一堆偷渡客呢,你们不来,自然就便宜了他们了,不是么?
1710年3月6日,开化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