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混乱的初战
到了这个份上,法国人也算是明白了这支人数是他们十倍的“荷兰军队”看起来有些不好惹了。于是,在稍稍僵持了一个小时后,这支法国骑兵看到无机可趁后,便派出代表取回了散落在荷兰军队阵前的伤兵和尸体,然后拨转马首,一溜烟地消失在了远方的地平线上。
1673年5月25日,天空再次阴云密布,预示着一场豪雨即将到来。杨亮最讨厌这种天气了,因为道路泥泞,不利于大军行走,要知道这里可甚少有东岸那种连接重要节点的硬化国防道路,即所谓的一等国道。
撤退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他们携带了大量的辎重、火炮及其他一些杂物,因此行动速度真的谈不上多快。虽然目前这支法国陆军主力仍在努力控制刚刚到手的布雷达要塞的局势,不可能派出多少人马赶紧去周边接收城镇,但少许先锋骑兵的西进却也是不可避免的,而这无疑给杨亮他们增添了不少的麻烦。
杨亮少校等人所在的林堡-布拉班特地区如今面对的就是蒂雷纳子爵麾下的军队。5月23日的时候,就有惊慌失措的荷兰信使从东面带来了“噩耗”,一支规模超过一万五千人的法国军队从奈梅亨出发,一路西进直朝公地的核心重镇布雷达要塞而来,看样子是准备经略荷属布拉班特公国西半部分的。
5月28日正午,数百名法国骑兵沿着交通道路从东面疾驰而来,看样子是分兵而出接收各个城镇的人马中的一支。而他们在看到这支处于撤退中的部队时也很是惊讶,不过却没有太多害怕的情绪,盖因这一路来他们已经取得了太多的胜利、攻占了太多的城镇、击溃了太多的敌军——包括荷兰正规军、民兵、德意志雇佣军、瑞士雇佣军、南尼德兰雇佣军等等——但还从来没有人能够给他们造成太大的麻烦呢。
实话实说,这个建议其实挺对路易十四的胃口的,因此这个自负无比的君王肯定了德卢瓦的意见,并正式下令沃邦元帅(此君非常善于营造)将这个意图予以实现。就这样,蒂雷纳子爵和孔代亲王麾下加起来上十万的法兰西大军被迫分散了相当一大部分出去,用于分占地方上的荷兰城镇,使得一线的法军军力遭到严重削弱,攻势一下子就缓慢了下来,看起来他们一点不急着进军荷兰人的首都海牙和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似的。
因此,在军官的指挥下,这支规模约在三百来人的法军骑兵先是派出代表要求部队投降,结果不用杨亮说话,弗兰克·班宁这厮直接拒绝了。开什么玩笑,要投降也得等我回到贝亨奥普佐姆,谈妥了条件再投降吧,哪能现在就玩这出呢?
在这个时候,路易十四的心腹、国防大臣德卢瓦出现了,这厮看到法兰西大军势如破竹,俨然已将占领区看做了法国的领土,希望能够支配更多官职的他向国王路易十四进言,请求在已经攻下的城市中部署大量的守备部队,并修筑起防御工事。
而法兰西人在看到“荷兰人”拒绝投降后,先是一番错愕,继而大怒,然后被愤怒冲昏了脑袋的他们什么也不管了,直接在军官的带领下朝他们冲了过来。在这个时候,这段日子来一直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看着就没什么存在感的瑞士雇佣军发挥了作用,他们在军官的指挥下迅速擎起了长矛,将愤怒的法国骑兵堪堪抵住。随后,杨亮少校看准时机,调了忠国军步兵营里的两个连,上前就是一顿排枪齐射,直接打落了数十名法军骑兵。
法军这个战略部署,兵分三路、四处攻城略地,一副不急着弄死老鼠的老猫感觉,无疑是极为藐视荷兰人的。为此,不是没有人提出过异议。比如:久经沙场的孔代亲王和蒂雷纳子爵就希望仅仅保留一两处位于关键节点的要塞,以备大军撤退之用,其他则全部毁掉,以节约守卫兵力,迅速推进,攻克海牙和阿姆斯特丹,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瑞士山民里的火绳枪手们这个时候也没有闲着,他们在军官的催促和咒骂下,快速装填好了火枪,然后在长矛丛林的掩护下进行自由射击,也颇是打死打伤了一些法国骑兵,并彻底瓦解了他们的这次攻势。
但再难也要走,因为形势不等人!根据最新得到的消息,由蒂雷纳子爵率领的五万多法兰西大军已在奈梅亨一带稳固局势,然后分出了一支偏师西进,直奔布雷达要塞而来,看样子是打算一口直接吃掉面积不小的林堡-布拉班特公地了;而由著名的孔代亲王率领的另一路五万多法军,则在占领阿纳姆、阿默斯福特、纳尔登等地后,兵锋直指联合省南部最重要的城市乌得勒支;最后一路则由路易十四的发小、卢森堡公爵富朗索瓦·德·布特维尔率领,由明斯特大主教和科隆选帝侯的军队组成,规模也在数万人的样子,从德意志地区出发,迂回攻击联合省北部的格罗宁根、弗里斯兰、上艾瑟尔等省份;至于法王路易十四,则带着两万五千名最精锐的人马坐镇杜塞尔多夫,总揽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