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93章 长江之役(六)

第193章 长江之役(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从荻港撤退后东岸人也没有再做耽搁,他们只是在途径镇江江面时突击扫荡了一下躲藏在瓜洲渡的部分清军水师船只,打死打伤清兵数百人,然后又沿江发炮耀武扬威了一番,这才顺流而下抵达了崇明沙下锚休整,而这个时候已经是9月底了。

也许只能从湖广战场抽调精兵强将东调江西,然后把江西的人马调到江南?可问题是这不就是东岸人的战略目的吗?他们此番出征,最大的战略目的可不就是为了减轻湖广、四川战场上大顺和大西政权的压力么?大西政权太远不去管他,中部地区的湖广战场上,云集了十七八万较为精锐的清军,目前在和大顺的战争中虽占据着上风,可一旦被抽调数万人东进,这股气势怕是就泄了,大顺政权说不定就能稳住战线,而这显然也是清军难以容忍的。

此战从仲春开始,至初秋结束,四万余盟军官兵在长江沿线纵横千里,攻破清军城镇无数,缴获了大量钱粮财货不说(当然人也没少捞),还毙伤俘清军约1.6万余人(战场上的统计,清军的伤病死或非战斗减员无法统计),自身的伤亡约在3500-4000人(包含了伤、病、亡以及被俘的少许人员),取得了1:4以上的交换比,算是在与清军交战中难得的大捷了——因为战场基本都落在了东岸人手里,这三四千人里面许多伤员后来都陆续归队了,因此实际交换比还要更高,而清军的伤员下场如何则不言而喻。

而在此期间,南京方向没有任何清军过来,也许是刘国昌攻打句容的举动迷惑了他们,以为黄衣贼要大举进犯南京,因此一个个都在家里严阵以待呢。可谁成想东岸人只是虚晃一枪,然后便率军带着战利品撤回了长江边的西津渡,清军在内地兵力的空虚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以至于盟军上下都在猜测清廷会不会从江西、杭州方向抽调兵力入援江南,但这种顾头不顾腚的做法其实意义不大,江西战场此刻面临着郭升(五万余人)、王得仁二部的压力,杭州方面同样要对宁波及温台地区保持压力,这两处兵力一抽调,后果委实不可预测。

当然了,此战最大的成果既不是缴获的钱粮,也不是消灭的清军有生力量,而是通过大范围调动清军,从而给湖广战场上的顺军争取到了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们面对的清军压力实际上减少了不少,这对他们喘口气以调整部署、坚持抵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只要他们不倒,那么清廷就始终得把大量精兵强将耗在湖广一带,这对于全国的抗清形势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清军主力很快就从四面八方压向了小小的荻港,东岸不过三万出头的兵马不敢浪战,纷纷退避了回来,然后依托营寨和大炮与清军对峙。刘海洋深知自己此刻在荻港多待一分钟,就为湖广、江西战场上的明军、顺军多争取到了一分钟的时间,意义无比重大。于是,他再度在长江南岸当起了牛皮癣,隔着铁丝网、大木、水泥、夯土构筑的营寨,依托大炮、火枪和箭矢,与清军展开了无聊的对战。

在相持期间,刘海洋还派奥观海的重甲步兵营及补充连、炮兵连出战,清军骑兵既冲不动阵,又被火炮大量杀伤,只能怏怏而退。而在退却之前,有清军将领不忿地骂道“自古只有马上的皇帝,没船上的皇帝”,闻听此言的东岸诸将轰然大笑,刘海洋更是暗笑另一个时空1840年时可不就有一个“船上的皇帝”杀过来了么,当时“马上的皇帝”是怎么应对的?

8月20日,从下游朔江而上的阮进、洪习山二人带着数百艘船及大量物资抵达荻港。他俩路上在镇江一带再度击溃了清军江南水师的残余,俘获小船百余艘——当时这些清军居然在利用长江里的沙洲设置拦江铁索,也真是够有才的。与此同时,他们还从崇明沙带来了久违的宁波府的消息,即济尔哈朗很可能已经离开了杭州,驻扎在绍兴府、金华府、嘉兴府一带的清军兵力也有所减少,他们所往何处不言而喻。

在这十来天的时间内,从苏州、南京两地赶来的清军陆续“收复”了句容、丹阳、丹徒(即镇江府城)等县,然后汇集兵马,压向了西津渡。东岸人对此夷然不惧,他们依托古渡的城墙及部分修筑的临时营寨,与大量清军相持。城外的清军以骑兵居多,既有满蒙八旗,也有汉军马队,总数几有六七千人。但这又如何?骑兵有本事来攻城啊,大爷的刀早就饥渴难耐了。

援军和物资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盟军官兵们的士气,他们打定主意与清军耗到底了。不光如此,这些已经尝到了甜头的家伙偶尔也会利用海军优势直扑北岸,然后袭击清军控制下的城镇——除一次失手损失了七百余士兵外都获得了成功,极大打击了清军的威信。

1652年6月24日,在连续攻破了丹阳、句容两座县城后,老于军事的刘国昌也没敢在当地多耽搁,只草草搜罗了一些物资,然后便押着大批刘海洋点名需要的说书人、手工业者、底层读书人、郎中等职业者,抓紧时间撤回了西津古渡。

10月初,大量东岸船只北上前往烟台检修、保养,准备开始一年一度的移民运输任务,而这,显然也意味着此次长江战役正式画上了一个句号。

从6月13日登陆的第一天起,到今天的6月24日,东岸人在一千五百余艘大小船只的帮助下,足足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才终于将镇江之战缴获的各类物资及人员送回了崇明沙。而在崇明沙码头上,东岸人甚至连海军战舰都动员了起来,用尽最大力量往宁波府装运物资,此番出战缴获之丰由此可见一斑。

而清军在汇集了部分兵力后,从8月24日开始,便出动大队绿营开始进攻东岸人的营寨。他们的攻势从一开始的一两千人规模,到最疯狂的万人规模,前后共发动了六次,但每次都被东岸大军击退了。

而清廷的烦恼很显然就是东岸人的快乐,正在西津古渡边热火朝天地搬运物资的盟军士兵们脸上都喜洋洋的。跟着东朝刘总兵打仗就是爽利,每每缴获甚多,都快来不及运了;有的人更是夸张地想着,崇明沙上面的仓库怕不是都已经堆满了吧?

9月8日,鉴于长期与清军厮杀之下弹药消耗过快,食品储备也下降到了警戒线,刘海洋开始下令撤退。而清军由于在攻城战中大量有生力量被东岸火炮杀伤,再加上天气炎热疫病横行,此时也陷入了攻击乏力的状态,再加上统兵大将耿仲明最近刚刚病倒,双方便很有默契地结束了这场消耗战。东岸人登船离去,清军接管营寨(可以对上面有所交代了),双方皆大欢喜。

很麻烦,很难办啊!看起来清军怎么选择都很艰难,因为江南不比其他,是清廷必保之地,不能不救!否则一旦这里打烂了,政治影响先不去说它,经济上的负面影响就足够让清廷难受许久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