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见闻(三)
“说得很不错。”消化了半响对方的话语后,有些惊讶的莫三笑了笑,用鼓励的语气朝高文刚说道:“那么,你认为我们国家在这场可能的纷争中,应该如何应对呢?”
而就在南边的奥斯曼运输舰队前往克里特岛时,在北边的达达尼尔海峡附近,从黑海方面开来的一支奥斯曼偏师舰队也展开了牵制性攻击。结果是奥斯曼帝国手头硕果仅存的最后一艘东岸制快速巡航建被焚毁,“巴耶济德”号战列舰再度受创返回母港维修,其余几艘战舰也不同程度受损,损失颇为不轻。虽然他们同时也击沉击伤了多艘威尼斯桨帆战舰,战术上获得了胜利,但战略上依旧处于被围困封锁的状态,被动的局势始终无法得到改观,这进一步加深了伊斯坦布尔宫廷内反对大权独揽的阿加们的势力的集体攻讦。
“很简单,严守中立,同时准备从荷兰人那里敲点好处。”高文刚脱口而出,显然这个问题他也有过一番思考了,因此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结论:“荷兰的海上力量虽然比较强大,但问题是他们都是生意人,他们的政府也一盘散沙,毫无威信可言。这样一来如果战争陷入长期僵局之中,即英格兰人就是不谈和,憋足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话,荷兰人就会很难受了。他们会仔细衡量收益和损失,斤斤计较每一笔得失,这会严重动摇他们的战争决心。相反英国人就很单纯了,他们是为了自己国家的主权在战斗,再加上他们相对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国人能够比荷兰人更能忍受战争带来的阵痛,最终的胜利者也很可能就是他们——因为那帮荷兰人商人们很有可能为了生意而做出妥协。”
战斗的结果以奥斯曼帝国失败而告终,往克里特岛上的奥斯曼帝国军队运送补给品的行动宣告瓦解,当这个消息传回伊斯坦布尔时,很多人都极为愤怒,东岸人的老朋友、海军帕夏为此不得不去职,但这对被困在岛上的数万奥斯曼军队而言,又济得了什么事?
“你还没说我们该怎么做?”莫三给自己点了烟斗,然后看着高文刚,饶有兴趣地说道。
不过,但凡长期在奥斯曼帝国做生意的各国商人们,对如今这个土耳其帝国正在发生的一切却也知道得清清楚楚,因为一些东西实在是瞒不住人的。比如,上半年威尼西亚共和国的海军在纳克索斯岛附近,再度击溃了一支往克里特岛运送补给品的奥斯曼船队。这支船队满载枪支弹药——其中甚至有超过一半是购自东岸——和补给品,试图绕过被威尼斯舰队封锁着的达达尼尔海峡,但他们依旧很快就被巡弋着的威尼斯船只发现,然后被随之追踪过来的基督舰队围困,双方随即展开大战。
“唔,我们能做得很有限。”说到这里,高文刚也有些不好意思了,显然在这方面他考虑得也很不彻底,只听他说道:“我们能够做的无非就是看看有没有机会与荷兰人签订一些商业条约,通过一些利益交换让他们代理我们的商品;此外,荷兰在南非、新华夏等地的殖民地也可以看看有没有商谈的可能,我个人估计新华夏的问题不大,但南非就不太可能了;最后,关于允许东岸船只经东印度群岛前往远东的问题,也可以谈一谈,但我觉得意义不大。因为我国现有的移民航线已经很成熟了,而经过马六甲海峡前往新华夏的航线也只有北半球冬春季节可以通航,对我们的价值很有限。不过我们早晚要介入印度乃至东南亚地区的,这个时候抓住机会与荷兰人做一些利益交换,倒也没什么坏处,就怕荷兰人还是看不上我们……”
士麦那港如今经过扩建(由东岸设计并提供技术服务,重要建筑物资和机械亦由东岸出售),港口条件比起以前是大大提升了。再加上这里本就很繁荣的商业,即便奥斯曼帝国正处在一个史上少见的混乱时刻,这个港口依然处处显示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希腊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等非土耳其种群出身的奥斯曼商人遍布港区各个角落,来自西方法兰西、荷兰、英国以及意大利部分邦国的船只和水手也比比皆是,让人几乎忘记了这个老大国家目前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呵呵……”定定地看了高文刚半晌,莫三突地一笑,随即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国家后继有人啊。好了,一会我让人带你去你的房间,这几天先好好休息下。过两天跟我去一次伊斯坦布尔,阿德里安到普罗夫迪夫的战备公路工程款尾款九万多元一直没给我们,这次就跟我去做一回讨债者。唉,如今奥斯曼政局混乱、财政困难,想要点钱真的很难啊,这九万多块工程款,能要回来三分之一就算人家给面子了,剩下的,保不齐还是老办法——用奴隶抵账!”
1651年7月31日,一艘悬挂着华夏东岸共和国旗帜的笛型船缓缓驶进了士麦那港内,并落下了首尾双锚,开始招呼岸上的码头苦力们开始过来卸货。而此时,刚刚换了一套新衣服的高文刚,则提着一个小小的皮箱,在随从们的簇拥下,顶着北半球盛夏的烈日,朝城区内的东岸商馆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