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魏氏经济学(一)
“不用太过纠结了。”魏博秋转身看向自己的学生,笑着说道:“没多大事,执委会既然赋予了我全权,我自然有一定的自由度。大泊地区的建设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清理航道、修建灯塔和永固码头、修建砖瓦轮窑、新建大量过冬房屋、开垦更多荒地,这些基建项目必须走在前头。这些完不成,很多工作都没法开展。当然了,目前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扩大财源,这一个靠回收士兵手里的货币,另外一个靠贸易。两条腿走路,并行不悖,而且从长远看来,贸易对我们的影响更大。”
“好了!”魏博秋伸手打断了陈硕令人汗颜的统计数据,然后自顾自地给自己点了个烟斗,狠狠抽了两口后才说道:“这些人差不多每年能为我们回收十万元的货币,但这还不够,回收货币的渠道要多样化,光靠开妓院是不行的。”
“与荷兰人的贸易是否也可以进行扩大?毕竟他们手头掌握着我们急需的大量粮食。”陈硕这个时候提问道。荷兰人刚走没多久,他们之前来交付大米的时候就曾经很直白地问过魏博秋,东岸人是否能够向他们出售大量的人口,当时魏博秋一口答应了,因为济州岛上还有三万多朝鲜人呢,正好出售给荷兰人换取宝贵的粮食。
“老师,松前藩新近从日本招募来了一百多名女人,另外釜山的金吾圭也带来了两百多名朝鲜犯官家眷,这些人加上原本的人数,女子挺身队的规模差不多达到了六百人以上了。”陈硕笔直地站在魏博秋身边,打开手里的一个小笔记本,然后开始了每日的例行汇报:“六百人的数量,每日接客次数限定为……”
其实荷兰人缺少人口并不是秘密,他们在南非、东印度群岛需要大量人口来开拓新的香料种植地。比如在南非,他们听说来自明国的农民非常善于种地,因此他们的巴达维亚高等法院就流放了大量散居在他们控制区内的明人到开普敦,为他们种植粮食水果。
吃完早餐后,勤务兵过来收拾掉餐具,然后他的学生陈硕便出现在了阳台上。
开普敦当地引进了这些农民后发现他们勤劳温顺,非常好使,因此继续请求巴达维亚流放更多的明人过来。但巴达维亚那边自己人手都不够呢,哪有多余的给南非?不过这样一来,从明国大量引进人口开发自己的殖民地就上了荷兰人的议事日程。而且恰好此时荷兰人想要开发人迹罕至的摩鹿加,这需要的人手就是海量了,因此他们动了向东岸人购买人口的心思,因为他们听说东岸人在中国大陆上捞人口很有一手。
清晨的阳光冲破了笼罩了城市一晚上的薄雾,魏博秋坐在一座二层石砌小楼的阳台上,一边看着远处田野上正排着队伍上工的明人流民,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麦片粥。粥里的麦片就是由燕麦制成,在牛奶里浸泡的燕麦制成麦片后,再辅于蔗糖、干果熬成粥,魏博秋魏副司令的这顿早餐在黑水地区还是比较奢侈的。
“可以扩大,荷兰人需要什么就卖给他们什么,我们只需要他们的粮食这一种货物。”魏博秋理所当然地说道:“不过从短期内看来,我们怕是只有人口能卖给荷兰人了。嗯,这事得抓紧办,我要去一下济州和釜山,尽快落实此事。”
1647年7月5日,大泊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