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42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

第142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五艘内河浅水运输船组成的船队已经离开伊河转向朝北,进入了连接铁矿区与伊河之间的人工运河。当初邵树德率队疏浚完伊河河道后,又向执委会申请,趁着冬季调集人手,在这片河汊纵横的沼泽地中一边开挖河道,一边将积水都排入低洼地并修建人工水库。经过一个冬天的奋斗,这条连接铁矿区与伊河大动脉的人工运河终于全线贯通了。

这一个多月邵树德在各处跑来跑去,见证了华夏东岸共和国内各处正艰难前行中的工业进步。技术这玩意,不是说你知道原理就行的,它还涉及到一整套的工业体系,复杂无比,可以说取得任何一点进步都是很不容易的。

12月的东岸草原已经进入初夏时节了。.长山堡地区的气温此时只有18摄氏度左右,迎着河面上吹来的带着河水腥味的凉风,邵树德只觉心旷神怡。

而这,也正如这个国家一样,艰难却执着地前行着。

运河与伊河交接处有一个小型的烽火台。它也是最近才修建起来的,驻扎有十一名民兵。烽火台颇为坚固,里面储存了一定量的食物与燃料,可供民兵们短期坚守。

邵树德有些不安地看了眼那台正汩汩冒着热气的锅炉,前几天徐文选的话犹在耳边,这帮不靠谱的家伙搞出来的东西弄不好可是会爆炸的。

这条运河一旦完工,目前全国境内所有水系——伊河、米林湖、两湖运河、鸭子湖、鸭子河、煤河、平安河以及南边的丘伊河、大运河、内格罗湖、大鱼湖、大鱼河将全线贯通,彻底解决目前太过依赖沿海海运的情况。对于改善国内的运输状况,以及战争期间的交通安全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战略意义。

满脸煤灰、几乎成了黑人的李红星看到邵树德来了,龇着满嘴的白牙一笑,道:“一机厂(第一机械厂)那边又送过来一些专门打造的零部件,我和弟兄们捣鼓了几下,把这台蒸汽机又折腾起来了。这不,下雨天正好派上用场了。”

水运的廉价与高效在这个时代是无与伦比的。在政务院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中,就有着一条雄心勃勃的“大运河计划”——在米林湖南端延伸出来的丘伊河、内格罗澙湖之间的半沼泽地带修建水库、开挖运河,同时,这条运河最终将向南延伸至大鱼湖,将目前全国的菁华地带东方港与各个内陆节点串联起来。

邵树德点了点头,人家设计者都不怕,自己身为领导再躲躲闪闪就没意思了。“这蒸汽机比起旁边那些牲畜驱动的抽水机效率是强多了啊,可惜就是老出问题,实用意义不大。你们还得继续改进啊。”

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各个节点之间目前基本靠海运或河运连通,从最南边的罗洽到最北边平安镇,从最东边的东方港到最西边的长山堡,无一不是靠水运连接各处。

“当然比那些抽水机强了。”李红星的嗓门有些大,可能是在锅炉房待久了的关系,“当初我们拿一匹安达卢西亚马试过,输出动力相当于八匹马,也就是说有八马力。更难得的是,它不要吃喝,24小时工作,只要有足够的燃料就行。当然,零部件材质以及一些设计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在改进,但是比较难。原因你也知道的,我们缺乏工业基础。比如加工零件需要的精密机床,很多零件只能手工打造,误差很大。其他部分零件虽说可以用模具制造,但是误差仍然不小。这些一时间都没法改变,只能慢慢来。当然,我们这台‘野蛮人’蒸汽机可比当年瓦特改良的钮开门蒸汽机强多了,哈哈。”

以如今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后勤运输水平,在内陆地区如果离了河道的话将寸步难行。实际上这个时代的运输能力普遍低下,在蒸汽火车没有被发明之前,内陆地区的运输如果不依靠水运的话,那么成本将大得惊人,尤其是在东岸这种千里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更是如此。

“嗯。提高热效率、减小体积、降低煤耗、提高输出,是你们永恒的追求啊。”邵树德也开了句玩笑,“蒸汽机没法量产,那咱就先自己手工制造自己用。一边改进设计,一边等待其他工业部门的进步,慢慢来,不着急,反正咱也没打算卖蒸汽机给欧洲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