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4章 南太平洋(六)

第44章 南太平洋(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里的沿海一定和我们这里一样,有着大量的贻贝、蛤蜊和海胆吧?”有人问了出来。在观海县这边,上述这些海产品几乎遍地都是,而且个头奇大,后世一直就是智利的拳头出口产品(主要分布在南纬40度以南海域,当地水质极优,渔业资源丰富),也是当地的特色产品。更妙的是,这种东西完全不用出海去捕,居民们只需在沿海筑坝或设网,然后静待海水涨潮退潮,时间一长绝对收获颇丰。

上到堤岸上后,刘建国拽过了一匹马,然后与随从一起向南驰去。这是一条沿着海岸的泥土路,连三等国道的边都摸不上,在冬日冻雨的浸泡下,已经略显泥泞。泥土路右侧是郁郁葱葱的针叶林,左侧外则是汹涌澎湃的大海,远处隐隐还能看到一些村庄——那些都是新开辟的村庄,红砖、青瓦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中显得格外漂亮,刘建国甚至眼尖地看到,村庄外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还在追逐着一群觅食的鸡,它们追得是如此卖力以至于一只公鸡竟然突破极限飞上了枝头,然后用骄傲的眼神俯视着树下目瞪口呆的四足动物们。

现在,南铁公司甚至已经定期派船过来问观海县收购诸如蛤蜊、贻贝、海胆之类的海产品了,然后出口至本土以换取利润。而观海县本地的居民也能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尤其对那些新来没多久、还在吃补贴粮的移民们来说,这更是一条积攒资金的捷径。

不过做“政治新星”也不是没有代价的,毕竟东岸不是现在贵族当道的欧洲,一切凭政绩说话,刘建国连续三年冬天上河(虽然每次都是浅尝辄止),不意却让自己的脚染上了冻疮,一到寒冷时节便又痒又疼,着实烦人得狠。

当然了,本地居民们也经常食用这种大自然的馈赠,以至于这已经成了观海县的特色菜,比如此刻县政府食堂内的众人就是。丰富的渔业资源、优越的农业条件(本地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种植,且是地球上马铃薯的发源地之一,基因资源丰富),即便现在一时苦逼,可在大家的努力之下,还有什么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可以说,凭大伙的干劲,只要环境稳定,那么占据了极大先发优势的奇洛埃岛,在未来未必不能成为东南太平洋沿岸举足轻重的城市,不信可以走着瞧!

刘建国主政观海县两年多来,已经三次在冬天动员定居者上河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开挖沟渠、排干沼泽了。每次一干便是两个多月,不但大大改善了县里各乡镇的农业条件,还挣出了大批的储备农业用地,战天斗地的精神为南铁公司上层极为称道,甚至于就连本土的《真理报》都派人来采访过一次,刘某人这个穿二代也隐隐成了一颗政治新星,与马文强等人在二代中呈领跑态势。

“吃完饭下午不能偷懒。”刘建国端起了一碗海带汤,喝了两口后说道:“县城到密山乡的三等国道好久没整修了,前阵子很多人向我抱怨,说路上坑坑洼洼的,极大地影响了运输效率。刘八尺,你是县交通局长,这事你要给我办起来,下午我也会去工地上看看。你们交通局的人尽快制定个计划出来,看看要多少人工、多少材料,我们县政府好尽快做出安排,这事不能拖,下午就办!”

将铁锹扔给一旁的随从后,穿着鲸皮水靠的刘建国高一脚低一脚地从沼泽淤泥地里走了出来。奇洛埃岛就这样,降水丰富、沼泽密集,不排干水的根本无法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现在随着观海县各定居点的人口越来越多,耕地面积略显不足(原本就只开发了沿海的一小片区域),那么向森林和沼泽要土地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明白。”刘八尺还真是一个身高八尺的昂藏汉子,此刻闻言立刻大声答应,没什么废话——都是年轻干部,也不会说什么推脱叫苦的话,就知道一个字干!

刘建国出任南铁附属地观海县长(代理)已经两年有余了,但他从没有这一刻如此开心过——昨天早上才在观海港出生的一名女婴,是全县一镇三乡的第两万个居民,这令刘建国这个从多年前就参与到观海县建设的南铁官员发自内心地高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