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撤退(三)
“可惜就可惜吧,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全取南非是咱们的大战略,虽然损失了荷兰的商业利益会让咱们国内的工商业难受无比,技术进步的脚步也将大大延缓,但这些终究都不是无法克服的困难。与它们相比,真正宝贵的永远还是土地啊,南非虽然远远称不上富饶,但绝对够辽阔,地理位置也足够重要,拿下来没什么可值得抱怨的。”蓝飞少校接口说道:“不过我估计,让旧大陆的这些国家彻底失去南非也不可行,这面对的阻力实在太大,形象也会显得更加恶劣。那么,未来将开普敦设为***,对世界上所有文明国家的人或船只开放,应该也是大概率事件了。”
奥斯曼帝国大维齐法希尔·艾哈迈德·科普鲁卢之前已经因为有事返回了伊斯坦布尔,但他之前带过去的二十万大军仍然分驻在波兰东南部及相邻的西乌克兰、摩尔达维亚境内就食,并未返回。因此,极度失望的大维齐立刻下令前线将领们继续进攻,惩罚“不守信用”的波兰异教徒,因此波土战争在稍稍平静了一段时间后再起烽烟,土耳其军队开始从各自的驻地向波兰进发——没办法,二十万大军实在太多了,不分散就食的话,即便把波兰东南部的百姓榨成人干也满足不了军需——与慢慢汇集而来的波兰军队展开了交火。
“呵呵,我也是这么想的,真想快点回到本土,我是真的想去南非看看那边怎么样了。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是想执行我当年的构想,打穿南非东、西海岸,彻底消灭多年宿敌卡玛王国,为国家继续开疆拓土。”杨亮少校笑着说道。
因此,《布恰奇条约》直接在贵族议会内被“枪毙”了,因为不止一个议员反对这个和约,认为它是巨大的耻辱,并表示要与土耳其人战斗到底!只有来自波兰南部、东部的议员们对此表示失望,因为他们急切地盼望与土耳其人取得和平,以免战火蔓延到自己的领地上来,但他们也无力扭转议会的走向。
1674年11月20日,就在杨亮、蓝飞二人于加的斯港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几艘隶属于南海运输公司的笛型船也悄然驶进了西班牙,他们正是来接蓝飞等人回国的船只。而与他们差不多同时抵达加的斯的,还有载着华夏东岸共和国驻欧全权特使李晴及大批随员的两艘商船——他们刚刚被荷兰人驱逐出了阿姆斯特丹,理由没有给出,但李晴心知肚明,定是因为荷属南非被东岸人攻击的原因,因此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废话,默默指挥手下人收拾好了文件、物品,然后登船离开了荷兰,仓皇来到了西班牙加的斯。
这个条约毫无疑问激起了波兰上上下下的强烈不满,贵族议会内立刻充满了混乱与争吵。众所周知,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贵族议会的制度是非常奇葩的,总计数百名议员只要有一人投反对票,那么某项提案就不能获得通过,这使得议会几乎成了个摆设,国家也变得一盘散沙,难怪历史上法国的亨利王子连波兰国王都不想做了,实在是太憋屈了。
“以后这个城市就将是咱们国家驻欧全权特使的办公地啦。”住进了城内一所还算宽敞、豪华的别墅后,脸色明显有些穷崔的李晴苦笑着朝蓝、杨二人说道:“本来呢,其实我是打算将老巢挪到奥斯曼的士麦那或伊斯坦布尔的,但想想实在太远、太偏了,因此便将办公地点设到了西班牙人这里。不过荷兰的市场是扎扎实实失去了啊,即便一些原本与我们关系还算不错的共和派商人,在我们出兵攻打开普敦后,现在也不太敢明目张胆地进行贸易了,只能偷偷摸摸老,这无疑极大影响了贸易。而且,更让人郁闷的是,失去了荷兰商人,我们在瑞典、北德意志、勃兰登堡-普鲁士等地的市场基本也没戏了,甚至就连立窝尼亚地区的市场也因为我们的商船不便进入而荒废掉,这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奥斯曼帝国与波兰-立陶宛联邦之间的战争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个年头,在1672年秋季土耳其大军在波兰东南部连续攻城略地之后,波兰人无力抵御,遂与土耳其人签署了带有屈辱性质的《布切克条约》,割让了南部的波多利亚地区,答应每年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纳贡,并承认波属乌克兰(西乌克兰)的独立,以求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
“不过事已至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你们二人回国之后,就和本土执委会说多多发展自身吧,挖掘挖掘本土的潜力,这旧大陆的市场变数实在太大,接下来一二十年都不太好搞。咱们国家现在也有三百多万人了,土地可算辽阔,物产还算丰富,以后就多注重内部需求吧。这次工业和商业规模萎缩是一定的了,很多地区百姓的日子会过得很难也可以预期,一些县份的城市化进程可能也会终止,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努力发展好了自身,以后还是会起来的。关于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信心。”李晴最后又摇头叹气着说道。
几艘东岸商船悄然驶进了加的斯港,这是刚刚从黑海哈吉港商站驶来的船只,隶属于国营南海集团旗下的南海运输公司——该集团旗下还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分别是南海班轮公司、南海渔业公司,实力强大——货舱内除搭载了一些从奥斯曼帝国进口的葡萄干、小麦、香料、可可、咖啡等商品外,还有大量由国家开拓总局出面采购的特殊商品:非国民劳务工,准确地说,是奥斯曼人俘虏的波兰士兵,当然更多的是克里米亚鞑靼人在波兰南部劫掠而来的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