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漂洋过海(五)
蒸汽机启动后船只速度快了许多。在航行稳定后,有水手测量了一下航速,大概在6-7节的样子,这个航速在远航航行上相当可以了。毕竟你不能指望船只总处于高速航行之中,事实上这个年代欧洲大部分远洋船只的平均航速还不到4节,可见海上航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士兵们当然也可以饮用啤酒解渴,但每天都有数量限制。“探索”号上的饮用水桶中,大约有一半装上了啤酒,另外一半装的才是淡水,这学的是后世英国的库克船长。毕竟啤酒的保质期可比淡水长多了。当然了,船上还有一套小型海水淡化装置,这是大家最后的护身符,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浪费宝贵的燃煤去使用。
张金华一开始不懂的时候,总喜欢在地图上丈量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然后画直线航行,后来他才知道这种举动多么可笑。两个港口间的航线选择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考虑季节、天气、风向、洋流,不同的季节可能航线就完全不一样,有时候也许风向水流都适合,但海况恶劣,那也不能航向。总之航海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运气,航海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现在出海已经二十多天了,出发时装载的淡水早已变质,里面存在着大量用肉眼都可以看见的可疑绿色悬浮物。这种令人恶心的淡水,在张金华看来即便烧开了让人喝都感觉不是很妥当,因此他现在一般都通过饮用啤酒、红酒什么的来解渴。如果真要饮用开水的话,底舱锅炉房内会定期收集一些蒸馏水——这是张金华、吉文船长等人的特权,这种蒸馏水虽然依然有一股去不掉的异味,但总比饮用那种发绿、发臭的淡水要强多了。
他们现在探索的是一条陌生的航线,虽然有先进的工具(六分仪、机械表)、生存能力极强的船只以及经验丰富的水手,但说到底这依然是一件在赌运气的事情,找到和找不到的几率基本在六四开,盖因能够影响船只定位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测算误差、坏天气等因素导致的偏航在航海中一直很常见。
由于卫生部的提倡,现在海军很多舰船上的官兵们都改用玻璃水壶了——一种内芯是玻璃壶、外表装了缓冲垫的饮水器具。他们之所以抛弃陆军仍在使用的牛皮水囊,其原因还是在于牛皮水囊极为堪忧的壶内卫生状况。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细菌大量孳生,水质极易腐败,影响饮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海军已经下令逐渐改用玻璃水壶。
好在张金华他们的运气没有糟糕到离谱的程度,在抵达的大溪地岛海域转悠了好几天后,桅楼上的瞭望手终于在远方的海平面上发现了一片深灰色的陆地轮廓。这个消息顿时让整条船都沸腾了起来,水手们一改之前懒洋洋的神态,在航海长、水手长的指挥下调整帆桁,开始向发现的陆地方向驶去。
“风平浪静的好天气,阳光也很温暖,就是离岸远了一些,连只海鸥也看不到。吉文少尉,我们现在到哪了?”张金华从腰间取出自己的玻璃水壶,往嘴里狠灌了两口西湖啤酒后,这才问道。
与此同时,枪炮长也将船上一批身强力壮的水手武装了起来,以免上岸后遇到什么突发状况。而张金华也回船长室换了一身新衣服,然后将他的探险队队员们都从底舱喊了上来,每人都携带了一些小商品,这是为了和土人贸易时所使用的。当然了,他们也没忘了给自己带上武器,比如张金华就不顾天气炎热而给自己套了一件胸甲,同时腰间还挂了两把上好弹药的1633型燧发手枪。
今天的天空非常明亮、澄澈,这让刚刚起床的张金华松了一口气。这里是南纬10度左右的太平洋,今天是5月30日,距拔锚离开金山港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