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28章 阿穆尔河新气象(四)

第428章 阿穆尔河新气象(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建国之所以说这番话,和他在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关。他从庙街、乌第、结雅一路走过来,庙街因为是老区且汉民较多,粮食种植搞得还是比较出色的,再加上每年渔汛期间的大量渔获,食品方面的生产还是相当充足的。不过在乌第和结雅两县,因为归化了大量原住民集中居住,使得粮食生产的压力极大,不得不从外界大量输入谷物,加重了运输的负担,同时也使得上述二县归化土著时存在着瓶颈,即受制于粮食的储备。

现在,出口至南明、大顺、朝鲜乃至日本的黑水大马(一般是去过势的公马),已经成了黑水开拓队的一项重要收入。至今登莱很多人犹记得,当年粮食最吃紧的时候,是黑水开拓队统一协调,通过向大顺出口大量去过势的黑水大马(其中大部分是马政系统淘汰的马匹,但对大顺政权而言,仍然是极好的战马或骑乘用马),换回了巨量的粮食。不然的话,登莱地区能不能安然渡过那些个漫长的饥荒年景,也是个未知数呢。

而且,如果考虑到结雅河流域较为出色的农业条件的话,放弃在这里中粮转而放牧,那真是一件再傻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就连以前经常喜欢抢劫别家粮食的俄罗斯人,现在都老老实实地在阿尔巴津城堡一带种植黑麦、燕麦、大麦了,你还有什么理由懒惰呢?所以,刘建国这个种田出身的文职干部,现在已经打算要在结雅县大干一番了,争取将这里打造成阿穆尔河中游地带的粮食基地,并进而依托此地不断归化附近的土人,增强实力,最后才会把目光转移到别的地方。

刘建国等人所骑的马是耐寒的黑水大马。得益于莫大帅时期建立的马政系统,在花费了大量时间用中国本土马种、朝鲜马、蒙古马与外来马种进行杂交配种后,东岸人陆续培育出了一些遗传形状稳定、肩高体重且具有部分远东特色的新马种,即大伙俗称的黑水大马是也。刘建国等人如今骑乘用的,就是黑水大马里比较耐寒的品种,非常适宜在寒冷的外东北骑乘、作战。

也就是说,包括结雅、乌第、海兰泡等县在内的外东北地区,目前最应当做的还是发展农业生产、整饬道路交通、推广汉语教育、归化山丹原住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苦练内功”。而也只有做到这一步,东岸人对外东北的统治才可以说有了根基,以后才能以这个根基不断扩大地盘、征讨不从,实现东岸的各项战略目的。

地面上还残留着一些积雪,气温还在零下徘徊,胯下的黑水大马不断地吐出一口口白汽,让人更直观地了解到这里究竟有多冷——地轴的细微变化导致的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地球自转轴倾角和定向的缓慢的周期性变化,改变了过去几十万年间的蒸发、降雨模式和季节循环,这就使得地球不停地在极寒期和短暂温暖期之间的变化,而现在很显然就处在这样一个冰河期刚刚结束、气温从极低值出现拐点没几年(但比起明末来显然更为寒冷,因为气温不可能在短短十年间快速攀升)的时刻,在外东北这类高纬度地带,海洋的涛动幅度仍然很大,上空的冷气团仍然没有明显减少,冬季的暴风雪仍然令人惊讶,即便在南方已经算是开春后的三月下旬,如果你在野外不穿大衣或皮衣的话,仍然会觉得非常寒冷。

至于说有些人担心的军事方面的问题,刘建国一向是嗤之以鼻的。且不说俄罗斯人已经和东岸签订了划界协议,就算双方当初没签,以如今双方的实力对比程度,俄罗斯人是分外不敢来挑衅了。

他现在所在的区域已经快出乌第县了——一个新设立的县份,下辖乌第镇、杜基乡(位于后世俄罗斯杜基小镇,阿姆贡河畔)、图古乡(位于后世乌第湾沿岸的图古尔小村)三个乡镇,连移民带归化土著大概七八千人的样子(估算),但居住在城市和近郊的加起来只有两千来人(这是东岸人能实际控制的)——因此县里面的一干官员也不便再相送,于是在告罪一声后,纷纷拨马回转,返回县里。他们接下来也有不少事情要做呢,其中最主要的大概就是继续钻山沟沟,宣传大东岸的种种好处,不断归化土人、增强自身的实力,目前住在城镇及近郊的那些鄂伦春人、基里亚克人等等,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归化来的。

而俄罗斯人不敢来捋胡须,满清博格德汗的势力这些年又渐渐被驱逐到了南边较远的地方,那么东岸人在地方上最主要的威胁其实也就是不服从的土人部落了,而这在明白人眼里从来都是不值一提的。因此,现在外东北最主要的任务,确实是苦练内功啊。

三月下旬的外东北仍然是一片冰冻世界,新近就任代理黑水开拓队队长、黑龙江战区司令职务的前南智利地区专员刘建国,正在新军第三步兵团部分官兵的护卫下,骑着战马一路向西,检视着各地情况。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