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出洋考察
目前,东岸人控制在手里的城池,计有德庆州、高要县、广宁县三地。高要北边的四会县以及东边广州府的三水县之前也是支持李保义的,罗定州那边态度模糊,知州等一众官员似乎在观望,打算等局势明朗后再做决定,这次也一并剿了。动作要快,手脚要麻利,不要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就当他们是“反贼”了,之前封川县的“悲剧”万万不能重演!
广东李家的部队,承平多年,内部早就腐化不堪了。很多军官的职位是买来的,或者说是给亲信酬功的,大到总兵、副将,下到千户、把总,心思更多放在如何发财上面,查禁走私那是一把好手,若是上阵打仗,怕是就要拉胯了。
呃,为什么说“几乎”呢?因为李保义这厮还试图逃跑,结果因为太拉风了,太醒目了,直接被蓄势待发的第八骑兵营给截住,灰溜溜地缩回了城内。这位李家的二公子瞻前顾后,看不清形势,心存侥幸之念,在肇庆这么个死地,既不敢留,又舍不得跑,犹犹豫豫了这么些日子,结果被东岸人来了个瓮中捉鳖,又怪得了谁呢?
给予肇庆军政集团最后一击的还是第八混成团。他们一口气架起了三四十门火炮,轰起来气势惊人,直接让肇庆城内众人吓破了胆。从李成栋到李元皓,广东境内的城池都没怎么修缮,肇庆虽然贵为府城,但也不再有前明巡抚驻地那般的政治地位,城墙修缮资金有限,很多地方包砖脱落,夯土内墙都露了出来,因此很快就被轰塌了半边,这几乎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天傍晚,在第二次尝试突围被东岸步骑拦回去之后,李保义终于在政治攻势(喊话)之下投降了。一位东岸参谋孤身入城,与其密谈了两个小时,随后他便下令拥护他的士兵们放下武器,大开城门。聚集在城内的近百名官员、士绅、商人们或者惶恐不安,或者痛哭流涕,或者怒目而视,但都改变不了事实:他们选择的主公,已经山穷水尽了。
肇庆府城大概有一万明军,部分是当地驻军,部分是响应李保义号召,赶过来“勤王”的部队。只可惜李保义没有那个好命,没法在东岸的支持下,挥师东下,“讨逆”成功。眼看着廉梧管委会表态支持那个只会吃喝嫖赌的大哥李保仁,各地新旧兵马纷纷响应,很多原本支持他的官员也悄悄溜了。只有那些上船上得早,实在没法再改换旗帜的人,在硬着头皮继续撑他。但说实话,内部也乌烟瘴气,大家互相指责,人心离散,让人觉得这个草台班子离散伙也不远了。
这人啊,就得认赌服输。你说李保义连世子都不是,你们一个个巴巴地跑过去说他“素有贤名”,要“拥之为主”,既然敢做这等大事,难道就没有预计到后果吗?古人云,未虑胜,先虑败,没有准确判断敌我力量对比,没有认识到外来干涉力量介入后产生的变数,那么败了一点也不冤,现在就得认输!
肇庆府这边的明军,还不如连州新军三个师。他们是最传统的老式部队,平时分驻各地弹压,多年下来战斗力消磨得不像样子。训练要求也低,随便从地里抓个农夫过来,训练个把月,就算一个兵了。武器装备水平不一,大炮不多,火枪与冷兵器大概五五开的样子,而且其中不少还是火绳枪,据说是佛山货。在欧洲各国挖空心思研发新式机床,千方百计降低线膛枪生产成本的当下,你居然还在搞入门级滑膛枪,这就是问题了。广东李家建立的军工产业,说实话和满清差不多,有技术无科学,且技术还落后一代,让人很是无语。
肇庆府城和高要县(附郭)落入了第八混成团之手后,蓝凌中校立刻派了一艘快船前往广州,通知惠国公李保仁。不过他们并没有打算现在就走,难得来一回广东,总得值回票价不是?城内那么多官员、士绅、富商,哪个是没钱的主?随军而来的东岸宪兵在府衙内开设甄别审查机构,搞人人过关,总之不拿个几千两银子出来就脱不了身的。这钱,拿得光明正大,因为惠国公李保仁已经说了,这是给东岸大军的劳军费用,他不但不会有丝毫异议,还会帮着遮掩一二,总之没有任何舆论上的遗患。
这些部队,可以和顺军打一打,但别指望太多。且一旦消耗完毕,短时间内极难补充,广东可没有完备的预备役征召体制,合格的预备役兵员非常匮乏。新军收入高,是一份非常不错的职业,一个人就可以养活全家,因此经常是当到一大把年纪才会退伍。四十岁的士兵、五十岁的连长你见过吗?广东新军里就不少。
当然东岸人也不可能仅仅盯着钱,事实上人口比钱还更重要。人能创造价值,能生产物资,能繁衍后代,不比金银那些死物更强?呃,好吧,就普通百姓而言,一辈子不吃不喝也创造不了几千两银子的价值,但账不是这么算的嘛!惠国公没本事,没法带你们致富,没法令你们创造更大的价值,咱大东岸可以啊!去澳洲挖金子,去鲸海捕鲸,去文莱割橡胶,去棉兰老岛炼铜,去第乌抢他娘的印度人,还怕创造不了价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李保仁带不快,李保义也不行,咱大东岸行!
三个师的新军略好一些,毕竟有不少海参崴甚至东岸本土留学归来的军官。但说实话,他们还占据不了主流,在那个大染缸里,时间长了,总会被染黑。年轻时的理想没了,剩下的就是抽烟打牌,娶小老婆,挖空心思克扣军饷什么的。仅有的一点好处,大概就是深知东岸国力的强大,对大东岸存在足够的敬畏之心,一旦有事的话,也能响应一二。比如这次惠州第二师麦志才、叶封、刘永华等人袭杀师长陈少群,韶州第一师常三喜率部支持李保仁,基本上是东岸人所能动用的最大影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