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铁骑突出刀枪鸣(四)
牛贵学着当年莫、邵两任大帅的风格,一身戎装,手握军刀,目光炯炯地盯着残破不堪的上虞城。就在刚才,近千名被挑选出来的儿郎,在八门火炮的掩护下,用密集的火枪齐射扫平了内城城头上所有在负隅顽抗的清军士兵。而在他们之前,清军能能征善战的火枪手已经被来自第七混成营的官兵们用米尼步枪犁过一遍了,极大方便了后来者的进攻,以至于这才短短一天多时间,内城就已经快顶不住了。
似是消耗全部心神完成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般,站立良久的儒尼奥刚想挪动位置,突然间却一阵眩晕袭来,差点摔倒在地。所幸紧跟在旁边的作战参谋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扶住,关心地问了句:“大帅,你的身体……”
雷雨、大雨,在这江南的夏天本就是寻常之事,遇上了只能说你运气不佳、清军的运气不错,怨不了别的。不过,上虞县的清军怕是再等不到下一场豪雨了,因为从顺治末年就开始不断加固、修建的内城,如今也已经被大炮轰得七倒八歪——夯土包砖的城墙,就是这么不经事,东岸人现在基本已经放弃这种落后的建筑系统,转而以青砖、条石作为要塞的主要建筑材料来源,虽然这样成本会很高昂。
“不妨事!年纪大了,站得久了,一时间头有些晕而已。战斗结束了啊……”儒尼奥摆了摆手,安慰纷纷聚拢过来的参谋和卫士。
一场短暂的雷阵雨过后,刚刚被打断攻势的仆从军第九师的官兵再度上阵。
他们之所以敢这样,是因为仆从军第六师的两个步兵团刚刚击溃了附近一支守卫炮台的清军,毙伤俘一千多人,同时缴获了十多门海防火炮。因为不堪用且笨重无比,这些火炮都被指挥的谢振下令破坏掉了,炮手则被统一押往了上虞县外的大营内。
“命令:第七混成营即刻从隐蔽阵地出发,截击清军侧翼,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
而就在东岸人猛攻上虞县城的时候,远在西北方数十公里外的曹娥江入海口处,多艘东岸蒸汽小火轮已经钉在江底的不少木桩给拔了出来。在这些小火轮附近,还有五六艘吃水极浅的海军炮艇顺着清理开的缺口,一股脑儿地开进了上游。因为曹娥江地处满清控制区,且绍兴府又素来是人口繁盛、经济发达之处,他们不能不考虑到本地对航运的需求,因此只在入海口如今设置了障碍——如今已被东岸人清理了不少——防止东岸舰船直接开进下游江面宽阔之处,四处炮轰、劫掠。
儒尼奥放下了望远镜,大幅度挥舞着自己的手臂,不时下达一道道命令。而在他身侧,联络参谋不时喊来一名名传令兵,让其快速骑马赶至各部传令,以实现上级指挥官的作战意图,消灭眼前这一万多名清军。
……
“是的,大帅!战斗结束了,我军可当完胜二字!”一名年轻的参谋涨红着脸回答道:“主力步兵团正面推进,第七混成营进行侧击,骑兵兄弟们最后出动,彻底搅乱了清军的组织,此时各部正在追亡逐北之中。这一仗打完,曹娥江以东已经没有任何成气候的对手了,怕是杭州的福全都没胆子率部渡江与我们决战了!新昌、嵊县、上虞、余姚四地,我们大可堂而皇之地占据下来,有曹娥江、会稽山这些天然防线,我军已立于不败之地!”
“万胜!杀!杀!杀!”上万名男人的猛烈吼叫震撼了大地、震撼河流,同时也震撼了本已动摇的清军大队,令其从心理上开始慢慢崩溃。儒尼奥爬到了一处更高的地方,下方的吼声此起彼伏,这部方罢,那部又起。头发已经花白的他仔细聆听着,如赏雅乐,如聆阳春,又好像后世的指挥家站在一处巨大的舞台前,心神迷醉地指挥着一支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团。
牛贵见状大喜,立刻派人去通知临时归属于他的炮兵部队,让其集中火力沿着豁口附近轰击,争取将这个豁口继续扩大,大到可以领部队通行。与此同时,他也让部下记好,以后修建城墙,绝对不能为省钱而使用夯土材质,特别是在火炮威力越来越大的今天。
这会的儒总指挥、儒大帅,似乎已经进入到了某个境界之中,似乎都不用睁眼看着面前的战局,只需从敌我杀声的强弱中做出辨识,然后从容调兵遣将,就可以将敌人一鼓而破、一战而灭!
炮弹一颗又一颗地砸向了城墙——城门早已被打烂,但清军在城门后对方了大量泥土、石头、碎砖、烂木头等障碍物——每一颗砸下,牛贵仿佛都能听到上虞县城那令人牙酸的呻吟声。结果,就在他思虑着什么时候能打破城墙的时候,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段长达数米的豁口出现在了城墙上方,并且下部也已经严重变形,看样子是支撑不了太长时间了。
上万大军的喊杀声渐渐远离了儒尼奥所在的山包,慢慢开始变得遥远。相对应的,敌方清军的喊声早就变得有些嘈杂,进而纷乱了。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度停止,当太阳突破乌云的笼罩,将金色的光辉再度洒满大地时,清军的有秩序、有组织、有节奏的喊声、号声、鼓声已经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