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从果阿到马六甲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李嗣兴部本来就有备用计划,那就是在马六甲城对岸的巴淡岛落脚。这个地方理论上属于柔佛苏丹国,但苏丹如今都不知道跑哪去避难了,对巴淡岛又谈得上什么有效统治呢?说白了还是当地土人自治罢了!于是乎,李嗣兴精挑细选的三千前锋登岸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岛屿大部分地方,顺带还拆毁了一个荷兰人设立的小型贸易站。
“这并不仅仅是为了训练技能。我想,东岸人可能还在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士兵们的服从性,同时让他们适应各种环境。我听说,他们曾经在海滩上进行队列训练,数百人列着队往海水深处走,军官不喊停就不许停下。”有人插话道。
看看,你不是不让我去,害怕我吗?好,老子如今在你家对面扎下根了。巴淡岛虽然不咋样,穷乡僻壤的,但有椰子,有水果,有鱼,岛上能开辟出良田的地方也很多,好好整饬一番还是可以作为立足根基的。等以后人马慢慢到齐了,再和你打擂台,看你能硬到几时!
“下这么大雨还出操,东岸人疯了吧?”有人很是不解,认为这并不能产生多好的效果,下雨肯定会影响训练质量。
基本上这就是登岛的李嗣兴部人马的想法了,同时也是策划此次事件的廉梧管委会上层的想法。马六甲海峡这么个要害地方,如今西方国家还没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荷兰东印度公司只是觉得占据此地可以有效吓阻竞争对手去中国贸易,至于更深层次的战略遏制之类的东西是根本没有的。但东岸人不同,航海立国的他们太清楚这个海上要隘的重大意义了,因此决心将其控制在手中。从越北山区撤出来的李嗣兴部数万人,就是他们控制海峡最合适的武器。
说实话,在这个年代这还真算不得什么体罚。在欧洲的军队里,比这更严重的虐待行为多的是,毕竟军官们多是贵族出身,士兵们是目不识丁的底层民众,不用严酷的手段还真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但东岸人不同,因为教育普及程度较高,军官们并不需要过分“残暴”的行为就能让士兵们好好听话,这或许也是东岸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军队在纪律性上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之一吧。
今天他们占领的是巴淡岛,明天就会是宾坦岛,后天就会是整个寥内群岛。等控制完这一大片,焉知他们不会得陇望蜀,朝马来半岛上扩张呢?这都不用多说,几乎是必然的事情吧。而控制了海峡两岸,李家坡也就有了立足的资本了,今后会牢牢绑在东岸的战车上,为东岸共和国的海权利益服务。至于荷兰东印度公司,那是注定要退出这片区域的,这不仅和他们的母国在欧洲的窘迫局势有关,也与李嗣兴及其背后的东岸人强大的实力有关。
今天天气不好,外面下着雨,但果阿守备团千余人依然全体出操了。他们扛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一板一眼地进行着各种队列、刺杀及体能训练。军官们拎着“精神注入棒”,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个人,谁稍有松懈或动作不到位,便上前呵斥,有脾气暴躁的甚至还直接用棍子抽打。
在南海这一片,经营多年的东岸人一旦动员起来,其实力是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菲律宾群岛的西班牙人马上就会感受到这一点了。
“这可真是惊人!”1705年4月8日,果阿港因哈斯岛的一座小楼内,几位葡萄牙人正在观看东岸人出操训练。他们所在的这座楼离果阿守备团的军营只隔着一条街和一堵围墙,因此即便没有望远镜,也可以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