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乡间漫谈(一)
“这乡间生活依然是十分艰难呢。”1696年4月18日,羊楼洞,大买办李难先正在一处小山村内歇息。
“看,山脚下的镇子上,茶行是一家连着一家,似无尽头。每日里滚动着的银子,怕不是得有几万块,真的是一片宝地啊。”从椅子上起身后,李难先的目光越过小溪,落在了山脚下的羊楼洞镇上。
“也是。”李难先点了点头,道:“银枪效节军已经撤回了好几个营,南方局势是愈发平稳了。尤为可喜的是,与东国的关系也日渐改善,生意慢慢恢复了。对我这类人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啊。不然的话,夹在中间两头受气,这日子可不好过哦。”
李难先如今歇脚的山村规模不小,以制砖茶为主要营生。村里的耆老们也与李难先非常熟悉,因为多次商业合作的关系。
话说,大顺朝廷在广西基本上与东岸人掰扯清楚了。双方已经正式签署了划界条约,将目前大家的实际控制线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而在云南,银枪效节军都指挥使郝平也在李来亨的授意下,与总权将军、四川节度使刘忠贵达成了口头协议,各自控制部分云南府县,各自任命官员,发展经济。
李难先的家就安在羊楼洞,是镇上第一等的豪富,甚至在整个临湘县、岳州府,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一般的县令、知府对上李老板时,也得以礼相待。这不仅仅是因为李难先与诸多朝中大佬有密切的关系,也因为此君是东岸人的买办,身份不一般,不可轻易得罪。
解决了这两方面麻烦的大顺朝廷,基本上可以将南征的大部分军队撤回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国库里几乎可以跑马,一个铜板都没有。而且民间还流通着大批量贬值严重的宝钞,百姓苦不堪言,也是时候让大伙松泛一些了,不然肯定持续不下去的。
不过他身周四处那十余名短打劲装的汉子却出卖了他的身份。一水儿的东制1633年式燧发步枪,在这两湖乡下可不常见。大顺的治下虽然困苦,但治安还算不错,平日里闹匪的消息并不常听见,即便有一些地主老财胆小,招了些护院武师保家,其装备除了长矛大刀之外,撑死了买一些流散在外的老旧火绳枪罢了,何时能见到这般气派的“洋枪”。
在李难先看来,现在大顺急需将与东国的贸易金额恢复到南征伐明之前的水平。这样的话,他们可以获得大量来自东国机械、牲畜及其他商品,提高分散在各地的茶场、纱厂及其他工厂的生产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与东岸交恶这么些年,大顺的工厂真是遭了大秧了,很多都只处于半开工甚至是关闭状态,这怎么行?
这会的他穿着一身粗布长衫,坐在竹椅上,捏着厚实圆润的下巴,看着面前潺潺流淌的溪水,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粗布青衫,千层布鞋,无精打采,一眼看上去你绝对无法联想到身家数十万的超级买办,倒像是一个家境殷实的乡间地主,正坐在自家院门前晒太阳。
而也只有财富增加了,朝廷才有余力去做其他事情,比如战前一直进行着的公路、码头的建设,比如北伐中原,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