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不浪漫的土耳其
“是啊,这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邱大业说道:“先去黑海那边看看吧,看看当地风物如何。据说那边有一县,名为哈吉,商业甚是繁华,不看可惜了。”
“这一趟出来,真是大开眼界了,大开眼界!”刚刚抵达土耳其的邱大业感慨地说道。
“听说突厥国流年不利,四处开战,而今财政困难,欠了咱们一屁股债呢。”听到邱大业的感叹后,另一位同行的商人凑了过来,说道。
但无论是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还是当地的土耳其人,生活水平其实都不咋地。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就不怎么样,更别说战争频繁、财政困难的现在了。邱大业曾经通过翻译和几个人聊过,他们只期盼战争早日结束,然后税负和物价都能降下来,让他们松一口气。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的生活在未来将是常态,奥斯曼帝国既然已经露出了疲态,那么就不大可能从战争泥潭中爬出来了,尤其是在周围都是对它虎视眈眈的恶邻的情况下。
邱大业对“咱们”这个词一时间还不是很适应。不过他也明白自己已经不是明国人了,而是华夏东岸共和国的海外殖民地居民,因此很快便回应道:“什么突厥啊!嘿嘿,我听闻只是隋唐那会称雄草原的突厥王庭治下的杂胡,也好意思僭称突厥后裔,岂不是让人笑掉了大牙?到底是没有底蕴,这般四处开战,横征暴敛,以至百姓生活困难,商业萧条。这里其实没甚生意好做的,若不是可以开阔眼界,我本身也喜游历的话,这趟是断不会来的。”
与亚美尼亚人相比,以畜牧业为主要营生的库尔德人的日子相对好一些。人们在这些熔岩高原上放牧黄牛、绵羊,然后卖到里泽、特拉布宗等地,通过这些黑海南岸的港口城市扩散到其他地区。
“咦?邱兄莫非现在就想回返?不去黑海那边瞧瞧了?”同行的商人奇道。
但面积并不代表一切。事实上整个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的耕地比重只占八分之一,这里丘陵、山脉纵横,人们只能在河谷地或少数山间平地上开辟耕地,建设城市。最关键的,这里降雨量不大,但却易发洪水(也是日了狗了……),对农业生产很不友好。尤其是这些年奥斯曼帝国国势艰难,赋税沉重,乡村形势也很混乱,因此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到水库、水渠的建设上面,这就加剧了上述情况的发生,导致种植业日渐凋零。原本在平坦地带被打理得很好的小麦、水果、蔬菜、棉花、甜菜、葡萄的种植区已经萎缩了很多,经营他们的亚美尼亚人被征收了双倍的税收,几乎处于破产边缘。
“哪里!我还是会去看看的。况且,不跟着陆军的人走,咱能回去么?先把这趟走完再说吧。黄兄,听说海军的人明年会组织一个波斯商业旅行团,我已经报名了,黄兄你意下如何呢?波斯可就在家门口,不去看看可惜了。安息香、藏红花、姜根、胡椒、茴香可都很多呢,瓷器、丝绸数量也不少,这里面大有可为啊,可不要错过了哟!”
呃,好吧,其实这里也没多少人,但物资是真的多。即便是在埃尔祖鲁姆这么一个堪称门户的军事重镇,其人口也不过才数万而已(不含军人),事实上整个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数省的总人口也不过堪堪够到百万而已,但这些区域的面积却达到了25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大陆已经是2-3个省了。
“怎么会不去呢!我也已经报名了。”“黄兄”哈哈大笑道:“海军为了打造巴林岛商业明珠可真是费尽了心思啊。不但帮咱们去波斯拓展商业,据说也要去印度那边看看呢。陆军这边你也看到了,他们据说是想开辟一条从巴士拉到土耳其的贸易线路,未来也不排除修建公路,也算是尽心了。有海陆两军帮衬着,巴林岛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搞起来呢。唉,说实话,当初我被兄长从家里赶出来,到巴林岛这酷热之地定居时,一度想死的心都有了。我也不怕丢脸,当初折腾过一阵,想搬去新华夏住,但被海军拦住了,嘿嘿。现在想想算了,这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嘛,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埃尔祖鲁姆以北的山区。这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直通北部里泽山脉的黑海海岸,承担着重要的物资运输功能。当然,东部的乔鲁赫河即西边的哈尔锡特河是更为传统的对外通道。这两条河流深深地切过高原地表,将内陆地区的物资和人员送到黑海岸边,与外界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