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潘帕风云(二)
西班牙带队的指挥官这个时候其实也很挠头,他们只有八十多个人,且还是骑兵,马刀、骑矛是不少,可火枪却只有三四十枝(其中一半还是威力、射程都很有限的手枪),更没有携带火炮这种能够敲开采石场乌龟壳的大杀器,因此说起来很难堪,他们这会还真的拿这个采石场没办法了呢。可要是丢下这里不管撤退的话又实在太难看了,且上官那里也交代不过去,那么就只能硬着头皮僵在这里了,看看入夜后有没有机会取得突破。
牛栏山乡如今大概有2000多常住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建筑业和捕牛业。农业方面主要是出生在本土的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年轻人,以种植小麦、大豆和蔬菜为生,客户也多是那些捕牛客、牛贩子及建筑作坊的工人。
伊尼戈是何等人物,打老了仗的他自然明白西班牙人的打算,因此他第一时间就告诉了朱衡、朱殿忠父子,让他们做好应对。众人商议了下,觉得只要守好大门,那么缺乏火炮、缺少攀爬器具的西班牙人,根本无法对采石场造成什么样的麻烦。
“西班牙人是日渐嚣张了,这投资环境有点差啊。”牛栏山脚下的采石场内,从本土过来查看经营状况的朱衡朱老爷很是郁闷地说道。这才刚刚在潘帕平原砸下了大笔钱呢——为此从不喜欢欠人家钱的朱老爷还去联合工业信贷银行申请了贷款,可见多么看好这项投资——西班牙骑兵就骤然出动,开始在草原上驱赶东岸人,一开始还只是驱逐在野外的捕牛客、牛贩子等,不过在出现了一些人员伤亡情况后,恼羞成怒的西班牙人开始将目标转向了草原上自发形成的许多东岸定居点,如今已经颇具规模的牛栏山乡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了,等到入夜后趁机派人偷偷出去,去别的地方搬取救兵,也是很必要的事情。比如附近的那个村子就是了,他们一向与采石场关系良好,守望互助,短时间内凑个数十人不成问题,足以把这股西班牙人吓跑了——敢来咱东岸人的地盘上找事,当我们是泥捏的啊!这次你们做下了如此激烈的事,难道就不怕咱们的政府提出外交抗议乃至反制措施吗?
至于朱殿忠本人自己,也没有退缩——事实上敢在潘帕平原上讨生活的,就没几个胆小的——而是咬着牙爬上了大门右侧的一个小型塔楼上,手里拿着一杆上好弹药的燧发枪,用不是很熟练的西班牙语同外面交流了起来。
本地当然也有一些小土窑了,生产的是红砖,不过规模很小,技术也很落后,不过销量却也很不错。相信等以后本土有实力的投资者前来建起规模更大一些的轮窑后,这里的红砖产量会呈几何级爆发吧。另外,朱衡朱老爷原本打算在这里也建一座石灰窑的,不过由于资金的短缺和燃料的极度缺乏——准确地说,这里既缺木材,更缺煤炭——他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除非能够在牛栏山与银海港之间修一条铁路,不过想想不可能就是了。
带队的西班牙军官一开始还耐着性子要求朱殿忠打开大门,让他们进去“抓捕逃犯”,不料在被朱殿忠断然拒绝后,就立刻翻了脸,下令一队骑兵下马,手持火枪冲了过来,似乎打算来硬的了。
牛栏山乡目前出产的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就是石材了,主要用于民居,因为这里缺乏树木、芦苇等一切能够用来修建房屋的材料,同时因为地下水位的因素,地窝子也搞不起来,因此石材成了稍微有点钱的人建造房屋时的首选材料。
“砰!砰!砰!”连响,那是另外一侧的塔楼上有人向外射击了。朱殿忠大骂了一声“狗日的,尽给老子添麻烦”,手里却不停,大致瞄着西班牙人所在的方位放了一枪,也不观察战果了,便猫着腰躲了到了后面,转而指挥起了采石场保安们居高临下用枪射击。伊尼戈等人见状哈哈大笑,这帮亡命徒这个时候也冲到了木门后面,隔着门缝对外面的西班牙人进行射击,一时间打得对面鬼哭狼嚎。
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就要复杂得多了,其业主、投资者基本都来自本土(比如朱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本上也是高薪从本土聘请,劳工的话就不好说了,既有从本土雇佣来的二代国民,也有从政府手里“转租”的非国民劳务工(这需要你有一定的门路,比如租了不少波兰劳务工的朱老爷),更有从草原上过来讨生活的苦哈哈的高乔人。
这个时候,事情似乎已然闹大了!
与一切看起来都很正规的牛庄港所不同的是,牛栏山这边要原始得多,因为种粮食的基本都是个体户,甚至就连小规模的互助合作社都没出现,也是没谁了。他们的农田也是自己辛苦开辟出来的,且没有任何农业机械的辅助,辛苦得很。也幸好这里的土地肥沃,且不用缴纳任何的田税、不动产税什么的,更不用服恼人的徭役,因此一年到头下来也能落下不少钱,生活水平并不会比本土少多少。
进攻的西班牙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下子倒下去了六七个人,剩下的人见状也不敢硬抗采石场这边三十多杆步枪,于是便撤了回去,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这里的种植农业的发展,毫无疑问完全取决于商业,即市场的扩大。托政府这几年上调整粮食出口关税的福,外来粮食在这里并不流行(走私的除外),尤其是在牛庄近郊国营劳改农场的规模日渐扩大之后,粮食进口量有所减少,本地的种植业愈发兴盛,而这无疑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从事农业,直接增加了本地的人口,或许这才是执委会诸公的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