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劝阻(二)
那贺珍父子也是,因为一直以商洛山区为根据地,主攻地区也是陕西的清军控制区,因此向来与长沙疏远。更兼之仰仗左营之处甚多,因此以前一直与刘芳亮过从甚密、关系极佳,也是个不怎么听话的主。
俗话说没有屠户张,就只能吃带毛猪,说的就是如今的大顺朝廷。虽然他们也在努力自产、努力想摆脱东岸人的钳制,但就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他们自身的产能还远远不够,无论是火枪、大炮、铠甲、弓弩、箭矢等武器,还是帐篷、车辆、挽马、战马等其他物资,都极大地仰赖东岸的进口。尤其是这些年战法革新之后,军队各类物资消耗极大,对东岸物资供给始终无法摆脱,而这也是大顺上下始终对东岸人指手画脚多多忍让的原因所在。无他,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刘忠贵、贺珍、袁宗第等人,虽然未必就有什么反意,但这些老将倚老卖老、桀骜不驯却也很是烦人。尤其是那仗着老资格对自己向来不怎么恭顺的袁宗第(此君在李自成于襄阳创立五营军制之时便是几位主要将领之一),相当可恨,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夺其军、灭其志,好好拾掇一番,不然难消这口心头恶气,当然目前还需要隐忍。
大顺历经李过时代的惨淡经营,总算在传到李来亨手上时,有了那么一丝手工业底子,但仍然相当薄弱,无法和清军控制区相比。这是他们的先天劣势,短时间内无可改变,无法可想,除了向东岸人进口之外,根本无法有效维持一个强大的火器部队。甚至于,他们连对手头的现有器械进行修理的能力都很薄弱,不是不会,而是有经验的工匠太少,学徒又没有大规模成长起来,于是就只能这副鸟样了。
“如今这局面,虽然看起来尚是安稳,但一着不慎,就要落得个满盘皆输。很多时候,我是睡觉都睡不踏实啊!也不知道大行皇帝当年那么危急的局面又是如何撑过来的,真是不坐上这个位置无法体会这点。”李来亨意兴索然地说了几句,然后放下了手中的火枪,朝身后的侍从们说道:“回去吧,换身衣服,那东国使者正在岳阳楼内等着了吧?希望这些日子他不要憋坏了。也晾了这许多天了,该表明的态度也表了,咱在赣州也得了实惠,也该给他们个面子,就坡下驴了。你说这些东国人,吃饱了撑着,这不准那不许的,比老夫人对我管得还宽。嘿,老夫人拿擀面杖击我,这东国人拿武器军资卡我!罢了罢了,就让你一回如何,朱明那些人的项上头颅,且先寄放个几年,日后咱一并取掉。”
但技术实力、工业底子这些东西,也不是凭空就能有的,这需要漫长的积累。清国若不是迅速接盘了沈阳、北京、锦州——黄台吉时期就极其注重兵甲器械的制造,当时沈阳城郊的铁匠铺绵延十余里,终日叮当之声不绝,那些工匠也都是东北各地乃至内地掳来的——等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将当地的工业实力迅速保留了下来,并且从政府层面就相当重视、扶持军用器械的修理、制造,怕是也没如今傲视全国的工业生产实力。
说到这里,李来亨已经转身大步走了出去。三十七八岁年纪的他,又常年在军中打熬,正是精力最充沛的辰光,也正是最自信的时刻。深谙东顺之间互相利用关系的他,知道只要自己做得不是很出格,不妄图一举灭掉南明各支势力,使得大顺的实力急剧增加,那么大概就还在东国人的容忍限度之内。因为他们还需要大顺钉在湖广前线,作为挡住满清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大顺过分强大或过分虚弱都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这关其实并不怎么难过,他通过赣州之事已经探知到了各方的底线,对此非常有信心。
这杆枪是经典的32-丙式火枪,没有配刺刀,枪管是用熟铁锻打而成,枪机等零部件全数由模具铸造然后手工打制,一如大明当年那样,因此成本还是比较高的。而且,由于大顺朝廷工匠实力本来就很薄弱,这些年积攒下来才勉强有了一定的规模,故无论是生产速度还是质量,都要远逊于东岸,甚至可能还不如对面的清国。
大不了,今后的武器军资被截留、克扣一些罢了,东国人被扫了面子,这气总得容他们撒一撒吧。不过,已经被自己吞到肚子里的赣州府,那是决计不会再吐出去的了,无论是谁来都不行。同样对赣州觊觎很多年的李成栋、郑森若是好胆,尽管来取便是,自己等着他们!
“现在这火枪产量几何?”巴陵县郊外银枪效节军的军营内,大顺新皇帝李来亨拿着一杆仿制自东岸的燧发火枪,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