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远东市场
两千多万人口的日本市场,是时候需要一个新的入场者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英格兰必须及早做好准备——东岸人每年可以在远东捞取巨额利润,凭什么我们就不行?
哦,对了,忘了还有朝鲜和日本呢。这两个国家,在斯宾塞爵士看来简直就是两个极端。朝鲜王国不到八百万人口,但工商业发展速度极为迅猛,国家的改革力度也非常大,他们甚至破除了传统的中央六部体制,全面引进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比如那个什么农工商部和国防部就很有意思。而且他们整个国家与东岸挂钩,经济的融合程度非常深,这足以让他们舒舒服服地吃下很大一部分市场,这对于初期的工业体系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自然而然地,朝鲜这些年的国力愈发强盛,政府财政收入连年增长,整个国家呈现猛烈的上升势头。
五艘船,运营四条航线,略微有些紧,如果有六艘的话差不多就够用了。但清廷暂时没钱,虽然自己也很想订购,但最近确实买不起,因此只能作罢了。不过,清廷暂时搁置了采购更多新船的想法,但英国人却不愿意放弃。据说,英格兰本土的朴茨茅斯造船厂愿意在收取30%定金的情况下就开工建造,而英格兰东印度公司也愿意为清国政府提供担保,这一下子让清政府的心又火热了起来。
与朝鲜相比,日本就比较奇葩了,因为这个国家至今还在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以至于空有两千余万人口及大量的贵金属储备,却仍然是一个工商业没甚起色的工业国家,白白让外人赚了大钱。
因此,即便路途遥远,但现在清国在英格兰的贸易版图上,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近一笔大生意,是清国政府订购了五艘明轮船,开通了几条海上运输线,分别是天津大沽口—营口、大沽口—旅顺口、大沽口—吴淞口、大沽口—南京下关。前面两条事关满洲军事物资及移民的运输,同时满洲当地的粮食也可以以非常低廉的成本运到天津、北京等地消费;后面两条航线就更多地事关商业运营了,即除了运输部分江南粮食外,大部分运的都是各类货品甚至是商民缴纳的税款,价值也非常大。
不过呢,据说日本最近也在振作,打算开始改革了。直接诱因就是他们在于朝鲜王国的对马岛争夺战中惨遭失败,不但日本海军遭到沉重打击,前后还损失了数千名陆军军人的性命。德川家族面对这样棘手的挑战,也感到了一丝惶惑,他们不得不召见云集长崎的外国商人,商议购买新式军舰和大炮的事情。另外,日本国内的有识之士也在拼了命地搜集各类新学书籍,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最近一年来,渡海前往宁波和登莱的日本人的数量激增十余倍就是明证。
他是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的特使——不是驻清国大使——前来与清国皇帝商谈两国贸易的事情。这些年来,英格兰从清国进口了大量的茶叶、绢绸、瓷器及其他各类商品,出口的则是武器、机械设备、呢布吉大量印度商品,双方的贸易额增长很快,最近五年来年均增幅达到了10%以上,非常惊人。
日本人,已经在痛定思痛了!
“虽然我发现许多人都对物价的上涨感到愁眉不展,但我认为,由于人们有大量货物可以出售,他们也在提高他们所卖出的各种东西的价格。作为商人,他们高价买进,仍然可以高价卖出。所有的那些工匠,如裁缝、鞋匠、铁匠、箍桶匠等,在出售他们的货物时,都十分注意买进他们所买进的各类材料以及维持自己生活所需的食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他们会确保自己生活水平不下降的同时维持一定程度的利润,没有人会在这方面犯错。”皮特·斯宾塞说道。
斯宾塞爵士对此是乐见其成的。日本这么大一个市场,居然被荷兰人、东岸人以及福建商人把持了,这对于志在四海的英格兰而言是无法忍受的。为此,斯宾塞爵士在离开海州后,还打算去一趟日本,与日本地方藩阀甚至是幕府公方进行接触,看看有没有贸易的机会。
“爵士,比起上次来,海州的物价似乎高了很多。”1698年10月27日,海州港码头上,两位衣冠楚楚的绅士正在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