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43章 小池无大浪(二)

第143章 小池无大浪(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1661年10月16日,全部近三万名湖南战俘已运至宁波府定海县(他们正好住进了部分淮安府移民离去后空下的住宅内),然后立即投入了鄞县、定海、奉化、宁海等核心城市内的马拉货车轨道的修建工作之中,而这个时候,各艘运输船也纷纷开进船坞进行维护保养,准备开始新一年度的移民运输工作。

1661年9月10日,派往顺军控制区的东岸使者吕方,带着一票大顺官员回到了宁波府定海港,然后与正在定海视察盐场经营状况的廖逍遥进行了一番商谈。得知顺军已经停下进攻南明的脚步,并保证不会“主动进攻”后,廖逍遥也就坡下驴,给了顺军一个面子,将扣在崇明沙仓库的军械发还给顺军,同时表示将安排船只运输刘国昌、刘世俊二人的部队返回湖广、江西一带,加入顺军的战斗序列。

刘国昌、刘世俊二人在顺军里是激进派,坚决反清,同时也极端仇视明朝,因此很是不受人待见,最后干脆被李过、刘芳亮、袁宗第、高一功等人联合排挤到了宁波府东岸人这里,说是提升下他们的战斗力,其实是眼不见为净。几年以来,刘国昌等人的部队也扩充到了五六千人,中途虽然发生过蔡华泽率部出走东岸这边的不愉快事件,但总体来说双方相处得还算融洽,顺军老老实实训练、学习新战法,东岸人时不时带他们出征以战代练,双方可以说是合作愉快。

顺军使者表示感谢,并回忆了一下当年在山东与莫大帅并肩作战的辉煌往事,表示大顺和东朝乃友好之邦,双方仍可以继续合作下去(不知不觉间,顺军的口气是愈发水涨船高了),共同打击鞑子朝廷云云。随后,这位使者介绍了随行的官员,其中一位似乎是去年考中的新科状元,廖逍遥看了看,是一个年约四旬、两鬓多有风霜之色的中年人,估计原先在大明也是屡试不中,这会被生活所迫,厚着脸皮考了大顺的科考,因为缺乏竞争对手而中了状元,听起来总有些滑稽之感。

他的话引起了一些人的附和,大家心里都清楚,双方嫌隙的起因还是三年多前的那场征淮安府之战。在那次战役发起前,东岸人曾向其许诺,掠走清江浦的人口后,周边各县仍然交予顺军守御,也就是给他们寻一块地盘,省得老是寄人篱下。

不过,这位状元或许是在社会上奔波多年的缘故,还是有些水平的,在接下来与东岸商谈人员交接、运输的事宜时,表现得非常干练,对各种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到,让人刮目相看。听说这厮已被大顺左营权将军刘芳亮看中,娶了他新寡的女儿(为此不惜休妻),看来也确实是有一些本事的。

“刘国昌、刘世俊二人已经过来请辞了。”陆军参谋孙武猛然说道,说着说着他似乎还有些气愤难平:“当初他们在顺军中受排挤,走投无路而来,我们接纳了他们,然后帮他们换装、训练,参加几次战役提升战力,可没想到这都是一帮白眼狼,与我们生了些嫌隙后就吵着嚷着要回湖广、江西,这事情闹得!”

状元郎在交涉中提到,大顺在此番与明廷的冲突中,抓获了两三万名俘虏(当然其中不乏湖南各府的民人),这回一并移交给东朝(正好乘坐运二刘所部的船只返回),以全两国兄弟之谊——这或许是一个信号,即大顺为了弥补此次悍然发动征明战争而给东岸人带来的恶劣印象,而将这两三万名俘虏送过来作为赔礼,正式表明了他们的态度。要知道,随着这些年地盘的不断稳固以及体制的愈发正规化,顺军现在已经很少会做出送人口之类的事情了,因为这终究不是什么好名声。但这次为了平息东岸人的不满,他们却一次性送了近三万湖南明军战俘给东岸,确实是诚意很足的了,而且不出意外地令东岸上下都极为满意。

今天已是1661年的八月下旬了,但宁波府这边仍然暑热难消。不得已之下,廖逍遥令厨房将那台乙醚制冷机开动起来,用牛乳、台湾蔗糖、奶油等制成了不少冰淇淋,然后端到了会议室内,供正在召开例会的司令部军官们消消暑气,也算是比较奢侈了——要知道,从本土的北方化工厂采购一些乙醚再长途海运到远东明国,这成本真的很感人,也就廖逍遥这等大军头才能如此奢侈可以享用。

1661年9月12日,第一批数千名刘国昌所部军士乘船离开了宁波府定海港,在驻泊于崇明沙基地的海军炮艇护卫下,直朝处于顺军控制下的江西马当要塞驶去。按照计划,所有人将在这里下船,然后东岸船只在此补充食水、燃煤——郭升近些年大力开发江西煤矿,并将其储存在各个沿江节点内,供东岸船只补给,这大大方便了东岸船只的活动——再装上一批湖南战俘返回定海港,如此周而往复,直到全部人员都移交完毕为止。

“小池是无大浪,可这水也浅了,王八就多了啊!”鄞县南方战区司令部内,廖逍遥正在招呼参谋军官们一起吃冰淇淋消暑。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