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船舶与航运(二)
注册的正式海员数量也超过了1800人(不包括海军),在新大陆地区也算是排得上号的了,甚至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只不过比起荷兰1.6万艘船只的规模比起来就有些不够看了,好在东岸人目前有4艘经过蒸汽化技改的强大战列舰,同时还有一堆快速巡航舰、护卫炮舰什么的,再加上所处的关键地理位置,一般敌人还真不敢轻易招惹过来,否则他们的海上航线很可能会被东岸人在中途打爆。
“呵呵,你这个文大嘴。”码头官员林副科长瞄了他一眼,笑嘻嘻地说道:“你怎么知道我们没向上面提这个要求?你看看那边,对,就是西面,那里不就在建设新的码头泊位么?”
随着政府对航运也越来越重视,投资力度越来越高,国内的造船、港航、运河、码头、海员培训等行业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这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
“镇海港早就该扩建了,这都快十年了吧,还是以前的老样子。甚至就连最后的那一段木质栈桥都没拆除,每年修修补补的还在用,不知道上头在搞什么。林副科长,要我说你们镇海港务局就应该集体向上面写报告,要求扩建新的码头泊位。”文图拉船长仿佛是继承了意大利人爱抱怨和大嘴巴的天性,挥舞着手臂夸张地说道。
文图拉船长在转运的帆布交接完毕后,嘱咐了手下几名船员不要离开码头太远,然后他本人便施施然地穿过码头工业区,朝市区而去。码头附近基本都是一些配套工厂的厂区,其中有耸立着高大烟囱的锚链厂、有充斥着锯木声的制桶作坊、有劳动力密集型的制绳作坊、有用特制纺织机器编制高密度棉布的帆布厂,甚至还有一些为海军提供各类远航食品的玻璃罐头作坊,总之是一派繁荣景象。
“码头泊位不够,船又太多,只能排队了。”一名码头官员熟练地在文图拉船长递过来的发货清单上写了几下,然后开始招呼手下的码头工人们开始卸货并清点。
这些依托镇海造船厂生存的配套厂家经过现任鸭子湖地区专员、前政务院总理马甲的铁腕整治,目前已经规范许多了。一些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足或者有偷漏税行为的小作坊主被清退甚至判刑,极大地避免了无序竞争。剩下的管理比较规范、产品质量较好、也没什么违法记录的私人作坊主们则得到了联合工业信贷银行的优质低息贷款,供他们更新机器、培训工人以及招募一些技术人才。
“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轮到,这效率也太低了。”文图拉船长喋喋不休地从船舱内走了出来,如今他的那艘35吨级小火轮已经正式退役了,被内河运输公司转卖给了某穿越众。如今这艘新船下水不过一年多,编号为“河运-007”。文图拉船长非常爱惜,每次出航前都会和水手们一起将甲板擦得干干净净,就连锅炉房都会好好打扫一下。
配套厂家不成气候,镇海造船厂终究也做不大。这是一整条产业链,缺一不可。上下游十来个厂子,数千名产业工人,必须都要确保能够合格完成自己的那一份工作,这个造船产业集聚带才能迎来真正的高速发展。而目前镇海造船厂及其一连串配套厂家,无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呜……”又一声汽笛响起,一艘72吨级内河小火轮缓缓驶进了镇海港码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