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39章 西线的繁荣与野望

第139章 西线的繁荣与野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几天一直在安徽出差,当地又下暴雪,很多活没法干,只能晚上抽时间忙。不过最忙的一阵子暂时过去了,接下来更新应该能稳定一阵子。

而一旦东岸人成功进入呼伦贝尔草原并站稳脚跟的话,那么很明显就可以从侧翼威胁到清国的脑温城都统辖区。到了那时候,相信在哈尔滨和呼伦贝尔两方面的共同夹击下,清国人的麻烦会变得无限大。董会中觉得,这会脑温城已经在于哈尔滨堡、模范堡等地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主动求和了,而在受到了呼伦贝尔方向的侧后一击后,这所谓脑温城都统辖区怕是也不得不放弃了。

如今,这个政策已经推行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效果如何还不是很明晰,但陈科相信只要假以时日,这个政策一直坚持下去的话,未来一定会出现大的成果,虽然目前看起来已经逼得相当一部分外东北土著逃去清国或俄罗斯帝国境内了。

而这里一放弃,那么满清在整个北满地区还能有什么立足之地?还有何威信可言?当地的蒙古人、通古斯人又会怎么看?怕是整个北满彻底沦陷就为时不远了。

这些人的抵达,极大稀释了雅克萨城原来的人口比例(90%的达斡尔人、蒙古人、鄂伦春人,10%的俄罗斯人及其混血后裔),使得东岸人对这座城市的统治再也不像之前那么无法深入了。陈科在这里也执行了严格的民族政策,就像前明初年朱元璋规定中国境内大量的白人(即色目人,大部分是来自中东的回教徒,是为今天中国回族的祖先)“不得自相嫁娶”一样,陈科同样严令那些外东北土著将未出嫁的女儿嫁给新来的移民,一方面是可以让这些人迅速安顿下来,融入当前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统治此地,扎稳根基。

当然了,呼伦贝尔草原满清经营多年,从黄台吉时代就断断续续确立了对这里的统治。当地的蒙古贵人们也从来只认满清的博格德汗,对东岸人和俄罗斯人不假辞色,端地是好狗腿子。因此,可以想象的是,在东岸人南下进入呼伦贝尔的战略施展开后——其实先阶段已经开始了,从今年年中开始,就已经有几支规模不大不小的队伍南下渗透了过去,目前还在勉力维持着——当地的蒙古贵人们也不是傻子,当然会奋起反抗,会向清廷求援,故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比拼意志和战争潜力的事情,陈科是打算作为长期战略来施行的。

雅克萨城自从当年被刘建国率部夺取之后,就单独成立了一个地区行署,管辖着与俄罗斯帝国接壤的一连串土地,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故这几年上头很是花费一番力气,从他处往这里迁移了一些移民,计有来自宁绍地区的移民905人、山东移民478人、日本浪人225人、朝鲜人113人以及数量超过一千的清军汉军俘虏(征绍兴府战役俘获)。

“渗透呼伦贝尔草原的事情是大战略,急不得。目前,魏连长的人马还在那边坚持着呢吧?”陈科裹着裘皮大衣,在哨楼内走来走去,只听他说道:“等过了今年冬天,到明年天气转暖的时候,才是大考验呢。生活在那里的蒙古人数量不少,人也很骁勇善战,被满清洗脑控制多年,说起来是我们的劲敌啊,必须认真对待。你这边也要做好两手准备,事情一有不对,就立刻派遣后续部队渡河南下接应,不能让魏连长他们全折在那里了。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桥头堡还是要保住的,与满清争夺呼伦贝尔草原,没有一个稳妥的基地可不行。”

就如同中国历史上辽国皇帝的捺钵一样,东岸共和国黑水开拓队队长陈科的“流动办公室”也在辽阔无比的辖区内时不时搬迁的,只不过不像契丹人那样一年四季流动不息罢了,基本上是一年换一个地区,在如今黑水开拓队辖区内的各个主要城镇之间轮流办公,不过却跳开了开发程度最好的库页岛上的几个县,大概是因为如今统治重心越来越深入大陆的缘故——但不管怎样,库页岛仍然是黑水开拓队辖区乃至整个远东三藩最主要的工业生产基地,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强、获得的本土投资也越多,至于原因,自然相当微妙,不过却不大方便为人所说了。

“我明白的。开过春来,我就想办法腾一批物资和人员出来,组成南下的后备军,随时注意南边局势,与魏连长他们保持密切联系,不会出事的。”董会中回答道:“呼伦贝尔草原早晚会彻底落到我们手里,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1683年的冬天,陈科又将办公地点挪到了黑水开拓队辖区的西陲雅克萨城。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