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铁转型(一)
徐向东作为公司的常务副总裁,审阅过很多文件、查阅过很多账目,知道公司已经提前数年就和股东沟通,大幅度降低了分红的比例,现在公司开设在联合工业信贷银行的账户内已经累积了超过一百万元的未分配利润。如果再算上这番抛售名下各类资产所筹集到了小一百万现金的话,现在南铁公司手握现金二百万元,用“财雄势大”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因为这笔钱,真的可以做太多事情了!
“你这是今天问我的第三遍了。”正在喝马黛茶的于兴国无奈地放下了白瓷茶杯,摊了摊手,说道:“肯定是安全的啦——呃,好吧,至少是相对安全的。你要知道,穿梭于新大陆和法国波尔多、拉罗谢尔、南特等港口之间的商船,很多都只有50吨,是‘安第斯兀鹰’号的十分之一。横渡太平洋的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也不过才200-250吨的样子,从英格兰前往中国贸易的商船,很多都不到200吨。他们到现在都活得活蹦乱跳的,你担心个什么劲?实在不行的话,你这次就不要去了,派个信得过的手下人去远东不就行了,我的副总裁阁下。”
按照南铁公司的规划,这二百万元的资金,基本将全数花在本土,用于采购囤积大量的铁路器材、招聘合格的技术人员以及租用运输船只。至于登莱那边平整地基、铺设铁轨的用工费,工人食宿医疗开支什么的,则到时候再想办法——登莱开拓队既然想拉他们来修铁路,又怎么可能一毛不拔,一点好处不出呢?最次,他们也得想办法征用大批的劳动力,以减轻铁路建设部门在人工费用上的开支。另外,向台湾银行之类的企业寻求一定额度的低息借款,也是应有之意,不然那的话,南铁公司凭什么去那里修铁路?
“这艘船才五百来吨,横渡整个太平洋,靠谱吗?”站在船厂外某间别墅顶层阳台上,手握香烟的徐向东遥指正在整修的“安第斯兀鹰”号,朝自己的朋友于兴国问道。
这次徐向东乘船前往登莱,其一大主要任务,就是和当地的官员谈妥人员征发、食品供给、银行贷款之类的细节问题,除此之外才会涉及到铁路建设方面的技术问题。甚至可以说,胶烟线、桃荣线铁路修建进度的快慢,直接取决于登莱开拓队政府对他们南铁公司的支持力度。原本之前南铁方面已经与登莱开拓队司令廖逍遥谈得七七八八了,廖司令对此也甚为支持,并已经拨了一部分物资粮食给他们项目筹备部门,同时也允诺了未来会在地方上征发人力,协助他们修建铁路。
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那就是给船底上一层焦油、硫磺的混合物,然后固定一些铁钉或玻璃渣在上面,以增加浮游生物附着的难度。全套工序弄下来,大概也要花费个千把元了,如果再算上更换的烂木头、桅杆、缆索和修补帆布的费用的话,可能还要更高一些。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年代的航海,不但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更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船具行业也从来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产业。
只不过,当南铁公司了解到,廖逍遥廖司令已经登船返回东岸本土的时候(目前登莱开拓队队长一职由刘建国代理,而黑水开拓队队长则由本土调去的陈科担任),他们意识到这一切也许会有变数,因此最终还是决定派一位高层人物亲自前往远东,以处理那边目前相对复杂的局面。
南铁公司旗下太平洋造船厂的某间船坞内,“安第斯兀鹰”号三桅帆船的保养工作已经进行到了中盘。数十名工匠及学徒们已经将被海蛆破坏严重的船板换下,同时也清理完毕了船底附着着的大量藤壶、海草及其他浮游生物。这些东西实在是太拖船只航速的后腿了,如果不好好清除一下的话,船简直走不动路。
于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徐向东最终主动请缨,并在征得公司总裁茅德胜的首肯后,决定动身前往登莱,为南铁公司的未来而奔走。今天已经是1677年1月上旬,他和大概十多个随员们已经在阿劳坎港等待了好几天,按照太平洋造船厂目前的工作进度,大概再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结束船只的维护保养工作,然后装载货物和人员,启程经龟岛群岛、大溪地、拉包尔一路抵达登莱开拓队辖区的烟台港了。算算时间,差不多恰好在中国近海东南风起的夏秋季节抵达山东,全程大概需要半年多的时间。
1677年1月5日,南锥阿劳坎港风和日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