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本土 外交(二)
“谁让那帮低地人(荷兰人、弗兰德尔人)的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比王国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呢?”史密斯耸了耸肩,说道:“荷兰人从土耳其进口羊毛和棉花,然后将其加工成精美的新毛呢、毯子和棉布,再销售到法兰西、德意志甚至伊比利亚地区。这极大地打击了王国的纺织业,因此诸位先生们便萌生了得到东岸人先进技术的心思。其实要我说,荷兰人的技术并不会比我们先进太多。据我了解,荷兰人是采取和东岸人相类似的集中工场制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人不再是业余兼职的农夫,而是全职的纺织工人,这对于提高工人的生产技术以及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现在很多经营手工工场的先生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要和敌人竞争,就得先学习敌人的优点。”
英国人死死咬住最新的纺织技术不放,却对其他方面的条件一再放宽,最后甚至暗示他们东岸人仍然可以保留原有的南法兰西市场,前提是他们和英国人共享纺织技术。
两人又有些沉默了,有些事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他们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被动地等待上面的回信。
1637年8月2日,圣维森特的气温保持在温暖的十五度左右。穿着修身黑色中山装的高摩、白斯文二人一脸颓然地坐在布兰科安排的住所内,翻山越岭、千辛万苦赶过来,谈判才刚开始却又已经结束了,这样的结果对二人来说实在太过苦涩。
无耻的东岸人!两人心里一齐哀叹。
又一艘船只进港,这些人一下子都打起了精神,无论是商人、妓女还是等待雇佣的水手,此刻都伸长了脖子,这艘来自英国的商船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希望。
将东岸人逐出北大西洋后,弗吉尼亚公司、马萨诸塞湾公司和百慕大公司的贸易及移民航线终于安全了,他们对投入不菲的资金围堵东岸人渐渐开始有了些不满,不过限于当初的协议他们仍然将自己的战舰派往了南大西洋。如今圭亚那商人贸易公司的下场可是给了这些殖民公司一个绝好的借口,也许他们在一得到消息以后就会将自己的战舰撤回北大西洋。
港口的葡萄牙商人带着大群的黑奴在英国人带来的货物中挑挑拣拣,并不时讨价还价;涂脂抹粉的妓女流莺与粗鲁的水手们肆无忌惮地调笑着,谈妥价格后便消失在街道的角落里;贫穷的水手懒洋洋地躺在阳光下,等待着有人前来雇佣自己。
一脸疲倦的克里斯很快被安排休息去了,然后剩下史密斯与考沃德两人大眼瞪小眼。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天气也日复一日地暖和了起来。圣维森特这座不到两千白人人口的城市在南半球的晚冬初春时节中慵懒地绽放出了她迷人的身姿,港口内许多来自各国的船只停泊于此,大多数都是英国的贸易船和荷兰的捕鲸船。
“我说切尼,东岸人的谈判代表还在这里吗?”史密斯突然问道,“我记得他们还没返回本土,看起来他们也急于和我们达成和平协议。”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谈判破裂的双方却仍然在圣维森特城内逗留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我知道你什么意思,拉塞尔。”切尼.考沃德回答道,“他们中一个人已经回去了,似乎是和国内沟通消息,但是目前还没有回来。但是我得说,他们对于独享纺织技术的态度比我们想象中要坚决得多,这件事情也许确实是不可谈判的。可惜,本公司的各位先生们以及贵公司的一些高层对于这项也许能够给纺织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新技术非常热衷,甚至扬言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得到它,事情真的很棘手啊。”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高摩两人并没有权力答应英国人这样的条件。而且毫无疑问的是,执委会尤其是军方更不可能答应英国人的条件。双方的分歧实在太大,因此谈判只能不欢而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