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他乡见故人
在前院堂上,方应物见到了前花溪首富王德王大户。虽然对王德印象不是很好,此人实在有些不讨喜。
路过苏州城时,方应物考虑再三,决定不去拜访便宜外祖王恕王老头了。一是王恕那个脾气,先不要接触为好;二是担心王老头再次把他扣留起来逼着读书,他想过自由生活,不想在王老头眼皮底下受限制。
但今非昔比,也不用与他计较什么了,好歹也是父亲的社学同窗,方应物便含笑行礼道:“见过王世叔。”
过了南京,从京口转入运河,方应物再次回到了江南地界,这时候已经是五月暮春了。
王德微微点了点头,“原来是方贤侄,几时到的杭州?”
最近王大户和王魁又根据杭州城周边农户大都植桑养蚕的情况,投资购买了十张织机,雇工三十人,办了一家工场,如今王德王大户在北关市场也小有名气了。
上辈子作为在浙江大学混了五六年的老油条,他对杭州市并不陌生,不知道这个古代时空的杭州城又是什么模样?
方应物本还想问问王瑜王小娘子的近况,不知道那近乎儿戏的三年之约还有效否?回想起来,恍然如梦。
天色已经是傍晚,方应物找了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旅舍住进去。心里不停盘算着,明天是继续雇船回淳安,还是在杭州游玩?
不过最终方应物还是没有开这个口,他也有他的矜持。
这才是读书人应该有的生活啊,在榆林是没这个氛围的,于是方应物那“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淡淡郁闷感全部消去了。
方应物答道:“今日傍晚时分……”
享受着别人各种目光,方应物心满意足得哈哈大笑,摆了摆手又作一揖告别,洒脱地登船而去。
如此寒暄几句后,又谈了会子话,方应物便觉察到有些不对付的地方。他感到,这王德王大户的态度很冷淡,完全没有见到故旧乡亲的热情。
例如方应物投宿的地方,就不在杭州城内,而是位于武林门外。这儿有点像苏州城阊门外,能依托运河不受限制的发展,在太平年间便总能呈现出极度繁荣的景象。
王氏兄弟两人没有分开,共同住在武林门外一处大宅院中,只不过王德占据了主宅为主人,王魁只用了一处偏院。
这两个城市都是城门十来个、城墙数十里的大都会,人口据说都有百万,人烟从城内向城外蔓延密布。
进了大门,王魁便对门子吩咐道:“去将大老爷请出来!说是有故旧贵客到了!”
又过几日,抵达另一个江南大都会杭州府。虽然江南地方繁华城市很多很密集,但南京之外真正称得上雄城巨郡的只有两个,一是苏州二是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