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另一种解读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走到黑,帮着万贵妃插手东宫废立之事了。若能扶持邵宸妃皇子登基,那就能立下拥立之功,其后自然可以荫及子孙。
王兰应声而去,不多时将王英从工匠那里带了过来。王瑜瞅着王英那勤勤恳恳的模样,忍不住嗤笑道:“你是姓王的人,给外姓盖房子倒挺仔细,别的事情不见你如此上心过。”
设身置地地想去,若关系到自家儿子的前途命运,自己又能怎么做?方应物不由得叹口气,忽然有点同情起这位老首辅了。
因为方家为了娶亲要大兴土木,方应物便派了王英管事,一般情况下也就不跟随左右了,倒是换了娄天化来。
自从当初为了靠上万贵妃,他出卖了节操,得到了首辅位置,却也失去了很多,从此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再无回头的可能。堪称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年过七十了还要担忧儿孙辈的命运。
方应物闻言也恍然大悟,只能“呵呵呵”了。坏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感慨好人难当、坏人滋润,那都是只看见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
他听了父亲劝告,可以暂时忍住,不急于求成的充当炮灰。但无论如何,刘棉花作为“高人”却应该知道这件事,并作出反应。
万安这首辅品性败坏、名声恶劣,十年来屡屡协助天子排斥正道,在士林舆论里简直劣迹斑斑。
方应物打发王英去刘府传口信,主要是将自己对刘珝动向的猜测告知与刘棉花。
这样的人在台上还好,一旦不在了,那必然会引发反攻倒算,毕竟当今人心尚未完全沉沦。常言道邪不压正,就是这个秋后算账的意思。
其间方应物忽然想起什么,对王兰道:“你去将你兄长叫来,我有几句话吩咐他。”
方应物突然又想起了两位大舅哥,当初自己还暗暗讥笑刘棉花想不开,任由两位大舅哥在科举里扑腾,也不利用权势拉一把。最后两位大舅哥三十多了也一事无成,还得去国子监读书混功名。
及到次日,方应物就放下了各种缠身杂事,专心在家逗弄两个儿子玩耍。王瑜王兰两个小妾见夫君难得有闲情,齐齐陪伴着说笑,一家子倒也其乐融融。
现在看来,老泰山的选择未必就是错了……很多道理可能人人都知道,但有几个人真正可以做到?
方应物咳嗽一声,阻止了王瑜泛酸,对王英道:“我有几句话,你去刘府传给刘大老爷去……”
就算没了万安那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在,肯定要成靶子的。更何况听刘棉花的口气,万安这两个儿子的官职只怕也有不地道的地方,若是没万安护着,以后迟早被清算掉。
王瑜撇了撇嘴,嘀咕道:“误了就误了,早两月晚两月有什么打紧?”
万安自己位极人臣不假,但他总不能长生不死永远做首辅,总要为身后事盘算。
王英擦擦汗,“瑜姐儿莫要打趣我,只是从未做过土木事情,唯恐误了秋哥儿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