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半日翰林(中)
踏入翰林院大门,踩在了中庭甬道上,方应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杨柳春风夹杂着花香扑面而来,令人陶醉往返。他很不拿自己当外人地想道:这就是翰苑风流的味道么?
自从科举结束之后,方应物就彻底把四书五经扔了,而且也根本没心思在这上面了。
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翰林院这帮老杂役虽然是小人物,但耳濡目染之下,对清流动向略有所知。一听方应物自夸经历过三大厂卫,就猜出此人是谁了,挡路纯属自讨苦吃。
此时听别人在这里说,他的感觉只有两个字,枯燥。昨晚又没有睡好,体力消耗很大,今天中午又是一路小跑着过来的,若走动时还好,此时安坐下来,就感到极其困乏了。
旁边又有别的老杂役冲出来,一边把挡住方应物道路的年轻杂役拉了回去,一边点头哈腰的放了方应物进去。
徐溥是方应物这一科会试的主考官,虽然因为方清之也是翰林名流的缘故,平常方应物与他比较避嫌,但见了面叫一声老师不会错。
闲话不提,却说方应物正打量哪面墙壁比较适合写字时,不料李东阳眼神不错,偶然望见了在甬道另一边打转的方应物,便高声招呼道:“那边小方朋友!因何而来?”
方应物行个礼道:“老师在上,学生侥幸从天牢里脱身,想起天恩浩荡,许以庶吉士历事翰林院编修,今日便来翰林院历事。”
方应物无可奈何,跨过甬道,穿过学士柏,到了亭外对李东阳行礼道:“见过老师。”
礼部左侍郎兼掌院学士徐溥正在堂中看公文,听到脚步声,抬头看去后颇觉意外,讶异道:“你到此作甚?”
李东阳笑着应声道:“无须多礼,一进翰苑,便不论师长,只说前后辈。”又对别人介绍道:“此乃一身下三诏狱的方应物也!”
不过方应物没有停住脚步,他今天是寻求“资历认证”来的,没必要去掺和翰林们的骚客雅集。继续向后面行去,一直到学士公房才驻足不前,略略整顿衣冠便走了进去。
方应物又对众人做了个罗圈揖,问候道:“晚生见过诸位前辈。”众君子大都微笑点头,表示善意,当然也有不太和谐的,比如王鏊,比如张天瑞……
从前方应物已经来过翰林院两三次,算不上熟门熟路但也知道东南西北,直接绕过前堂,远远望见标志性建筑柯亭那里有一圈人把酒临风。
大家果然是正在讨论经义心得,方应物虽然盛情难却入了伙,但实在说不出个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