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府试不公的秘密
“老大人的苦心,这些无知小民哪里能明白。必须要加以整治和辟谣,不可放任流言四散。”方应物继续力劝道。
“听说朱府尊成化五年上任以来,力主在南门外修了长堤,挡住江水。然后这几年,沿江那里形成了繁华街道,大大小小集中了十数家茶铺。今日我们便去见识见识。”
“这就不必了,你还是仔细做好准备,后日迎接商相公时休要失了体面!”朱知府冷淡地拒绝道,挥挥手将方应物送客了。
次日,方应物无所事事地在旅舍发呆时,忽然有同县的几个考生来找他,请他一起去南门外喝茶。
出了衙门,方应物长叹一声,不知这府尊是吃了什么迷魂药,如此一意孤行。难道放任流言,对他有好处吗?
方应物再次无话可讲,摇了摇大拇指,你老人家够自信!
不得不说,早知道自己名次结果的方学童心里是索然无味的,看榜也是一种走过场而已。完全没有别的考生那种紧张、忐忑、期待的心情……
这一科的严州府新童生拜见过朱知府后,走完过场就该离去。但方应物慢走了几步,故意留下对朱知府道:“小生还有话要讲,如今落第学童对府试榜单有所议论,亦有人衙前鼓噪,老大人可曾知晓?”
熟悉科举的人都知道,大三关考试中,乡试最难取中;小三关考试中,府试最难取中。
朱知府不以为意,“有何值得大惊小怪的,哪次考试结果出来后,不都有落第者大呼不公么?毕竟名额有限,任何时候也不可能将所有人都取中。”
不过朱知府心思复杂归复杂,但对自己没什么恶意,也没有什么坏处,方应物只能全部领受了。
衙门口不远处还有十几个学童在议论,“为什么这次一反常规选了淳安县人做前两名?想来想去一定是商相公即将到达,而府尊则有意讨好!”
至于叫自己一同去迎接商相公,那原因更简单了。总要有地方名流代表罢,本来自己父亲这同乡新解元是个合适人选,但父亲去了京城,就让自己这勉强也能上台面的县案首代其劳了。
府试榜单很有讲究,和有多少人才就取中多少的县试不同,既要进行总量控制,严格筛选学童进入下一关道试;又要照顾好地域分配,保持各县取中人数的相对公平,不能出现上榜考生全都是一两个县里的。
他可以不当回事,但方应物可不想自己这一榜出现什么不好流言,劝道:“老大人还是稍加释疑,不可置之不理,任由人言纷纷。”
如果能过府试,便可以正式成为童生了,回到乡里也就被视为预备秀才,死了后牌位上可以写一个“待赠将仕郎”。
朱知府冷哼一声道:“本官对此问心无愧,何用多此一举。再说从取中人数而言,淳安县并没有比其他几个县多出很多,失去公平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只是占了一二名而已。”
方应物左右也是无聊,便随着同乡们去了,此后又在府城游玩了几天打发时间。到了发榜日子,方应物又和几个混熟的同县考生一起去府衙外看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