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三不管
方应物暗暗想道,这中军官的话也有道理,以他的身份去文官衙门更舒服一些,确实比在军营和一群大老粗厮混要好得多。
慢慢走了两日,第一天住在鱼河驿,第二天住在榆林驿,第三天方应物终于到达了榆林城。
更何况从名义上讲,巡抚应该是地位最高的,又可以不用亲临战阵,跟着巡抚混最安全也最有前途。
马校尉打了个冷颤,哀求道:“求方秀才不要念了,在下如今就害怕你说这种话。”
方应物便点头道:“那就去巡抚衙门。”
所以方秀才在敝处这里服役,实在有些不合适,只怕是委屈了。想来想去,敝处不便收留方秀才。”
方应物一行人从榆林城南面的怀德门进了城,便与孙氏父女告别。但方应物也与孙敬约定好,等他安置妥善后,便设宴答谢孙氏父女一路相救护送的恩德。
牛校尉不满道:“卫所不收,延绥镇也不收,难道要我等将方秀才重新带回京师听候处置么!”
而且榆林城的衙署密布,其密度能够与一个内地省城相比,所以常被称作西北巨镇,是大明九边之一的中心城镇。
中军官答道:“牛校尉听本官一言,在榆林城里,冠有延绥镇名号的不只有敝处,还有巡抚衙门的名号也是延绥镇,你们可以将方秀才送到那里去,一样可以就此回复。
文人情怀涌上心头,方应物忍不住吟道:“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于是牛马二校尉又押着方应物出了总兵署,打听着向巡抚延绥镇都察院衙门而去。一刻钟后,便找到了地方。
不要以为这是边塞小城,榆林城里所有驻军、户口加起来,人口也有数万之多,比得上繁华江南一个普通县城的规模了。
再说以方秀才的身份,去巡抚衙门正可谓相得益彰,总比在敝处军营这里强得多。”
榆林城里,以南北纵穿全城的中央大街为界线,东半城多是军民住宅,而各种衙署大都集中在西半城。
牛校尉偷偷问方应物:“这边让你去巡抚衙门,你意下如何?”
这榆林城东边是驼山,西边是榆溪河,城池依半山而建,周长也有数里。由于地势原因,全城是南北长、东西窄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