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高处不胜寒
亦不是因为这里风光好,再好的风光也经不起三天两头地来看;更不是因为主人家唐广德好客,他方应物还不缺这点银子。
什么叫往来?说得如此不清不楚,那肯定事情也不清不楚,若和别人侍妾不清不楚的话,还能有什么剧情?
这些日子,方钦差时不时地到望江楼来。这并非是因为此处酒食美味,他方应物在这方面没有太多讲究;也不是因为这里与著名历史人物唐伯虎有关,他方应物自己就已经是个大名人了,还用在乎别人是不是名人?
方应物面容忽然泛起了奸笑,“蔡先生,你身子怎么样?”
又过了几日,方钦差带着两个长随微服出行,晃晃悠悠地来到望江楼,直接上了三楼临窗位置,叫了酒菜便慢慢吃起来。
就算方应物不在时,唐广德员外听到了什么动静,必然也会让方应物知道。
在国朝初年时,人才匮乏,三途地位相差不大。但到现如今,出身成为了非常讲究的事情,三途之中只有科举独尊,被奉为正途。
每次方应物来到望江楼,必然有屏风围挡,专人侍候。这将方应物阻挡在别人视线之外,而别人的议论声却能一字不差地传入方应物耳朵里。
而科举里只有进士独尊,举人都是二流货色了,更别说监生。至于吏员出身,那简直上不了台面。
望江楼的东家唐广德对方应物的态度一直很热情,虽然方钦差有成为苏州士人公敌的趋势,按理说他唐广德应该与方应物划清界限;但他更听说了方应物与大宗师商良臣关系密切,恰好他儿子唐寅这一年要考秀才……所以人性战胜了良心,唐广德便很积极地配合方应物一切要求。
蔡孔目突然打了个激灵,想起某些不好的风气,忍不住向后面缩了缩:“方大人为何如此发问?不知有什么吩咐?”
由吏员转来的官员一般就是终身九品杂官,运气逆天了能升个八品但还是杂官。在方应物这种正途出身的官员眼里,那样的杂官和小吏没甚区别。
苏州府读书人扎堆后便爱高谈阔论、挥斥方遒,无所不敢言。方应物坐在旁边,就可以听到很多议论,对于掌握舆情动态很有帮助。想来想去,没有什么比这更简单的法子了。
方应物颇为玩味的追问道:“你当年犯了什么过错,致使被罚充为吏员?”
最大的原因就是,这里地处繁华交汇之处,而唐广德又喜欢附庸风雅的招徕读书人,所以望江楼里士人多,气氛热闹。
蔡孔目脸更加红了,“当时与先生家里妾侍有点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