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书厂
“不要紧,我告诉你一个方法。”李颖修从桌子下面翻出一张纸来,“这张纸上,写满了敏感词。每当你在书稿中看到这些敏感词的时候,就要格外小心,仔细斟琢,如果拿不定主意,就拿来给我看,我不在的时候,给钧座看。”
“这就简单了,”易水松了一口气,接过敏感词列表,爱不释手。
“哎,你别光把精力放在找敏感词上,关键还是要从全文来理解。”
“我明白,李大哥,你放心。”
“那就好,喔,对了,我这里有些西洋点心,是那两个教师从澳门带过来的,葡式蛋挞,你吃一个。”
“李大哥,我可以翻译,但是,一千多本,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啊。”
“不,你不用翻译,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大哥,你说。”
“翻译的过程是这样,先由外国教师把洋文口译成中文,然后有两位老学究呢,再按照中文的形式,整理成通顺优美的文章。这样就会有几个问题。”
“我知道,口译和笔录,以及撰文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差,译出来的意思就变了。”
“谢谢李大哥。”
“慢点吃,慢点吃,以后就是东厂校检了,吃东西要有个吃相。”
“李大哥,校检是不是东厂的头?”
“不是,东山图书资料厂有很重要的任务,东厂都监有严格的要求。易水,你还年轻,知识积累也不够。但如果你努力读书,以后成为都监也说不定。”
李颖修笑了:“这只是其一。其二呢,洋人嘛,你也打过交道,有的是真直爽,有的呢,闷着坏,特别喜欢在文字上做手脚,译书的这两位家庭教师,虽然据说人品不错,但我们以前没打过交道,所以要防着点。”
“第三,翻译的这两位学究,都是朝廷的官员,不管他们本心多么公正,一定会受到他们从小就读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影响,洋人书里的某些观点,他们可能无法接受,或者理解不了。”
“我明白了,”易水说,“李大哥你需要一个把关的人。”
“很对,我会办一家印刷厂,设在东山,就叫东山图书资料厂,简称东厂。那些翻译好的书籍,都会送到东厂,印刷出来。而易水,你就要在印刷之前把关。我任命你为东厂校检”
“李大哥,别的都好说,如果文句不对,我大致能看出来。但我的文言不太好,我就怕弄错了两位学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