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枪与炮
“那就定一些吧。”
“定多少门?”
“神机军三个御前亲兵营,八个旗,各有一个炮兵参领……”楚剑功口里算着,“给神机军配十一个炮兵连,朱雀军配五个,干脆,一百门炮吧。凑个整。”
“每门炮,包括炮身,炮架,工具箱。算五十英镑。”
“不要工具箱。”楚剑功甚至连炮架也不想要,只要炮身就好了
“m1835,最新型的十二磅榴弹炮。”阿斯顿维拉兵工厂的技师们把楚剑功带到靶场。
m1835?读过南北战争相关历史的楚剑功一眼认出来,这在美国被称作m1841,是南北战争早期的主力野战炮之一。
在战争中,有几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记载,炮手把山地榴装在骡子背上发射,吓得骡子四处狂奔或满地打滚。其中一例发生在1864年的本顿堡,炮手们向来访的印第安人演示开炮。一门还驮在骡背上的山地榴被填入炮弹,点火时用的是一段火绳引信而不是能够立即发射的**。火绳燃烧发出的嗤嗤声把可怜的骡子吓坏了,开始转圈,于是炮口也不停指向各个方向。结果所有的人散开卧倒,有几个还跳进了一旁的密苏里河。幸运的是,火炮最终发射时,骡子正拱着背,炮弹打在一旁的地上,无人伤亡。
总而言之,这种型号的火炮很轻,12磅山地榴的炮身长38英寸,重220磅,车轮直径38英寸,全重507磅。三头骡子就能驼走整个炮以及两个弹药箱。
较轻的重量,让它的射程变得很短。理论射程也只有1000码,而实战射程肯定不到,因为在另一个时空的南北战争中,这种山地榴多次被步枪压制。
李鸿章却是大喜过望:五十英镑,才二百五十元,就买回了一百四十八支洋枪。但他还是和楚剑功一起还价。
最后,达成了交易:炮身,炮架和工具箱,以四十英镑成交。限期两个月交货。
从兵工厂出来,李鸿章兴致很高:“院台,今日我请你喝酒。”
楚剑功心仪的是另外一种十二磅炮:m1857拿破仑加农炮,可是,光看名字,就知道这种加农炮要在十几年后才能研制出来。
“我已经把龚振麟弄到了广州,再从英格兰找些技师回去,应该能把m1857拿破仑加农炮研制出来吧,这种山地榴,看起来挺新鲜,实际一点都不实用。”
“院台,我看这炮不错啊。”看过试射以后,李鸿章说:“就说这霰弹吧,一次装148枚,就等于148支洋枪齐射,射程比洋枪还远两百码。”
霰弹,齐射,码。李鸿章新学了不少东西嘛。
楚剑功一想,这个时代的东西,自己无论如何看不上眼,但也不可能穿越几十年达到19世纪晚期的水准。而且这山地榴的炮弹种类繁多,霰弹,榴弹,榴霰弹,定时弹。买回去一些用来训练炮兵挺不错的。